碧玉山楼晓枕眠,独吟楼上笑阳关。
人世谁为儿女态,道流空说化形仙。
衡岳开山秋正好,舂陵望岳地相连。
碧云野路无羁绊,五尺丹藤两屦烟。
碧玉山楼晓枕眠,独吟楼上笑阳关。
人世谁为儿女态,道流空说化形仙。
衡岳开山秋正好,舂陵望岳地相连。
碧云野路无羁绊,五尺丹藤两屦烟。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晓枕》描绘了一幅清早山楼的静谧画面。首句“碧玉山楼晓枕眠”写主人公在清晨的碧玉山楼中,枕着枕头安然入睡,展现了宁静的早晨时光。次句“独吟楼上笑阳关”则转而描述诗人的孤独与洒脱,他独自在楼上吟唱,对离别之歌《阳关三叠》报以微笑,透露出超然物外的情感。
第三句“人世谁为儿女态”表达出诗人对世俗情感的淡漠,认为世间纷扰中的儿女情长显得微不足道。第四句“道流空说化形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追求超脱尘世,不执着于成仙之道,更注重内心的修炼和精神的自由。
第五、六句“衡岳开山秋正好,舂陵望岳地相连”借衡山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故乡舂陵的怀念。最后一句“碧云野路无羁绊,五尺丹藤两屦烟”以形象的意象收尾,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行走在没有束缚的野外小径上,足踏丹藤鞋,烟雾缭绕,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向往自由、超脱的生活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