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眠可为要玄纁,鹊尾金炉一世焚。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将收芝菌唯防雪,欲晒图书不奈云。
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用谁文。
高眠可为要玄纁,鹊尾金炉一世焚。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将收芝菌唯防雪,欲晒图书不奈云。
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用谁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名为《寄润卿博士》。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书籍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与修养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高眠可为要玄纁,鹊尾金炉一世焚。"
这里,诗人提到“高眠”指代隐居之士,用以比喻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而“要玄纁”则是指那些追求精神境界的人,他们如同古时用来熏香的金炉,一生都在不断地净化心灵。
"尘外乡人为许掾,山中地主是茅君。"
诗人通过对比“尘外乡人”与“山中地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尊重。“许掾”可能指的是隐居之士,而“茅君”则可能是对山中地主的尊称。
"将收芝菌唯防雪,欲晒图书不奈云。"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承的关切。“将收芝菌”象征着搜集珍贵的学问,而“唯防雪”则是担心这些知识会被时光所湮灭;“欲晒图书”表明诗人想要深入研究和理解经典著作,但“不奈云”则显示了面对自然力量(如同大自然中的云雾)时的无力感。
"若使华阳终卧去,汉家封禅用谁文。"
最后两句中,“若使华阳终卧去”可能是指某种文化或知识体系的消失,而“汉家封禅用谁文”则是在询问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我们还能依靠哪些文献来进行文化传承和修身养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知识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友人的深情寄托。
玄鹤导飙驾,黑螭载云旂。
云是司命君,岁暮当赋归。
欲将人间事,美慝奏玉扉。
昊皇倘垂听,琐琐安足讥。
一冬天气燠,占者疑匪机。
野蔓既顽绿,山桃还僣绯。
稍稍痴蚋集,纷纷冻蝇飞。
愿言剪银河,雪花玉成围。
驱厉濯春瘴,窜蝗销岁饥。
青君且戒严,亹亹欲近畿。
斯人有至望,此事宜速祈。
君言或见用,帝力亦巍巍。
一觞赠君行,愿君听勿违。
阴壁掺苦竹,秋池淡芙蓉。
二老庐山间,风味夙昔同。
亦有栗里人,心事黄花丛。
囊中无一钱,眼底四海空。
羲皇未渠惬,上与无怀通。
众羽集新条,云霄一冥鸿。
净社亦可人,念尔名教宗。
博酒空勤渠,攒眉一声钟。
苍苔片石在,醉卧空山中。
良辰入奇怀,杖屦閒相从。
偶然出岫云,倏尔风飘蓬。
虎溪有严禁,讵敢待此翁。
行行不知远,大笑分西东。
风流一时散,千载留高踪。
溪光与山色,隐隐尚笑容。
笑意果何如,画史安能穷。
按图付一嘿,翳景生长松。
书生于世无所用,岁晚东陵瓜自种。
几度骑驴欲出门,青松绕舍云扃洞。
枕书高卧绿阴中,何许清风惊午梦。
始知绛节下丹霄,左骖麒麟右鸾凤。
行行原隰广咨询,历历闾阎摩疾痛。
悬崖绝壁冰照壑,白昼青山雷欲冻。
神奸畏景那敢见,肯綮逢刀无不中。
范滂太守使令慑,杨绾入相朝野颂。
每翻图史想斯人,常恨寥寥千载空。
水见黄河山太华,不识欧阳当自讼。
振衣扶策候辕门,秋意欣然云走送。
愿调梅鼎作商霖,老我荒园日抱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