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壁掺苦竹,秋池淡芙蓉。
二老庐山间,风味夙昔同。
亦有栗里人,心事黄花丛。
囊中无一钱,眼底四海空。
羲皇未渠惬,上与无怀通。
众羽集新条,云霄一冥鸿。
净社亦可人,念尔名教宗。
博酒空勤渠,攒眉一声钟。
苍苔片石在,醉卧空山中。
良辰入奇怀,杖屦閒相从。
偶然出岫云,倏尔风飘蓬。
虎溪有严禁,讵敢待此翁。
行行不知远,大笑分西东。
风流一时散,千载留高踪。
溪光与山色,隐隐尚笑容。
笑意果何如,画史安能穷。
按图付一嘿,翳景生长松。
阴壁掺苦竹,秋池淡芙蓉。
二老庐山间,风味夙昔同。
亦有栗里人,心事黄花丛。
囊中无一钱,眼底四海空。
羲皇未渠惬,上与无怀通。
众羽集新条,云霄一冥鸿。
净社亦可人,念尔名教宗。
博酒空勤渠,攒眉一声钟。
苍苔片石在,醉卧空山中。
良辰入奇怀,杖屦閒相从。
偶然出岫云,倏尔风飘蓬。
虎溪有严禁,讵敢待此翁。
行行不知远,大笑分西东。
风流一时散,千载留高踪。
溪光与山色,隐隐尚笑容。
笑意果何如,画史安能穷。
按图付一嘿,翳景生长松。
这首宋诗《虎溪三笑图》是黎廷瑞所作,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的场景。诗人以阴暗的竹林和秋水芙蓉为背景,勾勒出两位老者在庐山深处的生活,他们共享着过去的风味,心境相似。诗人还提及了像栗里人那样的人物,其心事深藏于黄花丛中,虽然贫穷但志向高洁。
诗人感叹,即使生活在简朴之中,如羲皇时代的简朴生活也无法让他们满足,他们的精神境界与无怀子相通,追求的是超脱世俗的自由。接着,诗人将这些隐士比作聚集在新枝上的大雁,向往着云霄之上的自由,而净社则象征着一个宁静宜人的修行之地。
诗人对这些隐士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他们虽贫困却乐在其中,酒虽少却勤于品饮,醉卧山中,享受着良辰美景。然而,他们的风流逸事如同云烟般散去,但高尚的品格却千年流传。溪光山色仿佛还保留着他们的微笑,诗人不禁想象他们的笑意究竟如何深沉,这恐怕只有画史才能记录。
最后,诗人感慨地表示,尽管无法详尽描绘他们的笑容,但他们的形象和精神将如松树一样,静静地生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整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展现了宋人对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赞美。
岁晚芳残久寂寞,意外还看三四花。
不知秋秾何意思,故开白雪回青霞。
孤标遗世谁见得,却为主情难自惜。
频泻深杯醉不辞,爱汝后时能独立。
我馀旧梦堕空漫,绝好花愁仔细看。
饮罢閒情无住著,扁舟一往水波寒。
猗猗桑柘,蚕事三春。牛背一笛,詄宕水滨。
蟠蟋小康,致力田人。人惟不力,种稻穫薪。
后稷教民,首务稼穑。毋易犹言,粒粒皆血。
今年歉薄,明年丰足。天实衡之,道无亏缺。
农家之谱,月令豳风。终朝作课,智出其中。
青秧分插,俯育同功。不淫于物,何戾于躬。
时雨降矣,胡不扶犁。非种茸矣,胡不芟稊。
息肩茂树,濯足清溪。地偏心远,野旷天低。
勿游于市,勿倚于门。愚多福兮,隋实穷根。
督饬儿妇,扶助弟昆。三时不害,庶几冠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