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建节向嘉陵,十载浮踪记昔曾。
白水鸥迎春放棹,锦屏鸦散夜游灯。
中天绛节寻常见,万丈丹梯几度登。
回首飘蓬劳梦寐,欲垂骢马度崚嶒。
怜君建节向嘉陵,十载浮踪记昔曾。
白水鸥迎春放棹,锦屏鸦散夜游灯。
中天绛节寻常见,万丈丹梯几度登。
回首飘蓬劳梦寐,欲垂骢马度崚嶒。
这首诗描绘了陈世勉在嘉陵江边建节驻守十年的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过往的足迹与生活场景。首联“怜君建节向嘉陵,十载浮踪记昔曾”,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对陈世勉忠诚守边的敬意,并提及他在嘉陵江边驻守长达十年的事实。颔联“白水鸥迎春放棹,锦屏鸦散夜游灯”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出一幅春日江边鸥鸟迎春飞翔、夜晚山屏上乌鸦归巢的宁静画面,既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隐喻了陈世勉在艰苦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
颈联“中天绛节寻常见,万丈丹梯几度登”进一步描述了陈世勉在边疆的日常与挑战,无论是高悬的旗帜(绛节)常常见到,还是攀登万丈丹梯的艰辛,都体现了他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尾联“回首飘蓬劳梦寐,欲垂骢马度崚嶒”则以陈世勉的内心世界为视角,表达了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以及对未来未知旅程的期待与决心,形象地刻画了一个边疆守卫者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不仅赞美了陈世勉的忠诚与勇敢,也深刻揭示了边疆守卫者的孤独与牺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国家边防事业的崇高敬仰和深切关怀。
行行莫敢悲,一死复千怨。
脱身歌舞中,姊姒不足恋。
蛮帐紫茸毡,虽卑固不贱。
昔在后宫时,几见君王面。
君王有凤偶,不数芹边燕。
傥曾赐御览,岂为画所幻。
粉黛相嵚巇,亦惧人彘变。
但念辞乡国,远适堪慨叹。
此时汉无策,聊塞呼韩愿。
非无霍嫖姚,两国虑涂炭。
欲宽公卿忧,只影非所羡。
敬将金缯行,不觉泪珠溅。
请行安得辞,心心存汉殿。
所怜毛延寿,既杀不可谏。
马蹄蹴胡尘,晓月光灿灿。
悽怆成琵琶,千古庶自见。
他时冢草青,汉使或一奠。
画士郭熙画之冠,郭熙去后名未断。
其裔复有郭万里,胸中丹青饱无限。
为谁作此芦雁图,杰出南齐宇文焕。
烟水潇潇风捲芦,沙边鸿雁暮相呼。
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
幻出栖雁三四只,八九叶芦横古碛。
欲宿未宿嘹唳声,渔舟泊岸山烟黑。
秋风吹落梧叶黄,过雁往往归衡阳。
横空书字人不识,飞过有影沉沧浪。
落霞浸水江村暮,数只翱翔回古渡。
引领举喙啄荷花,飞越戍楼西畔去。
云寒月淡西塞秋,几声凄切惹人愁。
岸头飞共丹枫落,打团成阵访沙鸥。
似此景物似此意,君今画之不难事。
数幅鹅溪冰雪缣,须臾扫出芦雁市。
世间岂无学画者,未必有与君相似。
我欲致之箧笥间,满笥爽气生秋寒。
恐君此画无人见,有画斗者谁敢战。
挂于幽轩素壁间,一日须看千百遍。
《赠郭承务芦雁》【宋·白玉蟾】画士郭熙画之冠,郭熙去后名未断。其裔复有郭万里,胸中丹青饱无限。为谁作此芦雁图,杰出南齐宇文焕。烟水潇潇风捲芦,沙边鸿雁暮相呼。潇潇洞庭此秋景,世间此画知有无。幻出栖雁三四只,八九叶芦横古碛。欲宿未宿嘹唳声,渔舟泊岸山烟黑。秋风吹落梧叶黄,过雁往往归衡阳。横空书字人不识,飞过有影沉沧浪。落霞浸水江村暮,数只翱翔回古渡。引领举喙啄荷花,飞越戍楼西畔去。云寒月淡西塞秋,几声凄切惹人愁。岸头飞共丹枫落,打团成阵访沙鸥。似此景物似此意,君今画之不难事。数幅鹅溪冰雪缣,须臾扫出芦雁市。世间岂无学画者,未必有与君相似。我欲致之箧笥间,满笥爽气生秋寒。恐君此画无人见,有画斗者谁敢战。挂于幽轩素壁间,一日须看千百遍。
https://shici.929r.com/shici/J8s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