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其一》
《送刘仲鼎浏阳教四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今名郡,刘公昔硕师。

山留黄帝跸,水绕紫阳祠。

遣□□□足,陈言讲说疲。

□曾参到否,未有四书时。

(0)
注释
昔:从前,昔日。
硕师:伟大的老师。
跸:帝王出行时清道,此处指黄帝留下的遗迹。
遣:派遣。
陈言:讲述经义。
曾参:孔子的弟子。
四书: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合称。
翻译
如今这个地方称为郡,刘公曾是我们的大老师。
山川仿佛还留有黄帝的车驾痕迹,河流环绕着紫阳祠堂。
他曾派遣弟子求学,讲述经义直到疲惫。
孔子的弟子曾参是否也曾来到这里,那时还没有四书这样的经典著作。
鉴赏

这是一首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属于古典诗歌中的送别体。诗中表达了对朋友刘仲鼎赴任浏阳教书之地的一种怀旧和赞美的情感。

"□□今名郡,刘公昔硕师。" 这两句通过对刘公过去作为硕学的老师身份的提及,强调了其学问的深厚和在当时已被人们所认知的高名誉。此处"□"常用来遮掩名字,增添诗意。

"山留黄帝跸,水绕紫阳祠。" 这两句描写浏阳地理环境,通过神话传说中的黄帝车马停留于此的意象,以及水流环绕紫阳祠(古代祭祀地点),渲染出一片灵山胜境,显示了刘公即将到达之地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历史。

"遣□□□足,陈言讲说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情感,以及对其教诲和学问交流的怀念。"□"同样用于遮掩,增加了一种意境美。

"□曾参到否,未有四书时。" 最后两句则是对刘公所到的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思或感慨,可能是在说在古代圣贤如孔子弟子曾参的时代,并没有后世所尊崇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暗示了对刘公教化事业的期待和赞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与对人物学问的肯定,展现了一种温馨而深远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重视。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妾薄命

妾命何太薄,不及宫中水。

时时对天颜,声声入君耳。

(0)

上帝无私意甚微,欲教霖雨更光辉。

也知出处花相似,可到贫家影便稀。

云汉风多银浪溅,昆山火后玉灰飞。

高楼四望吟魂敛,却忆明皇月殿归。

(0)

送曹税

掺袂向春风,何时约再逢。

若教相见密,肯恨别离重。

芳草渔家路,残阳水寺钟。

落帆当此处,吟兴不应慵。

(0)

杂曲歌辞.春游吟

初春遍芳甸,千里蔼盈瞩。

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

所思杳何处,宛在吴江曲。

可怜不得共芳菲,日暮归来泪满衣。

(0)

寄赠致仕沈彬郎中

鹤氅换朝服,逍遥云水乡。

有时乘一叶,载酒入三湘。

尘梦年来息,诗魔老亦狂。

莼羹与鲈鲙,秋兴最宜长。

(0)

秋夕病中作

卧病当秋夕,悠悠枕上情。

不堪抛月色,无计避虫声。

煎药惟忧涩,停灯又怕明。

晓临清鉴里,应有白髭生。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祝钦明 蔡延庆 顾宸 钱肃乐 李恒 武翊黄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