馀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
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
士耳恐犹坠,马毛欲吹僵。
牢持有失箸,疾饮无留汤。
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
可怜当此时,不湿地上霜。
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谁言有百鸟,此鸟知阴阳。
岂时有必至,前识圣所臧。
把酒谢高翰,我知思故乡。
馀寒驾春风,入我征衣裳。
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
士耳恐犹坠,马毛欲吹僵。
牢持有失箸,疾饮无留汤。
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
可怜当此时,不湿地上霜。
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
谁言有百鸟,此鸟知阴阳。
岂时有必至,前识圣所臧。
把酒谢高翰,我知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行军图景。"馀寒驾春风",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早春时节的萧瑟气氛,诗人身着征衣,在寒风中前进。接下来的几句"扪鬓只得冻,蔽面尚疑创",形象地展现了严寒中的不适与痛苦,士兵们耳朵被寒风凛冽所折磨,连马毛都快要被吹僵硬。"牢持有失箸,疾饮无留汤"则透露出军中急促的气氛,即便是短暂的休息,也只得匆忙喝下一碗热汤,以驱寒暖身。
然而诗人并未沉溺于这种苦难之中,而是在这艰辛中寻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描写的是虽然天气尚冷,但太阳依旧发出万里的光芒,这光芒不仅温暖了大地,也照亮了诗人的心房。他感慨于春风中未见霜雪,不湿地上霜,可见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会。
接着,"冥冥鸿雁飞,北望去成行",诗人目送着高空中飞翔的大雁,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与思念。"谁言有百鸟,此鸟知阴阳",则表明诗人对于这些大雁的特别情感,它们似乎懂得天地间的变化,对于时节的流转有着自己的理解。
最后,"岂时有必至,前识圣所臧",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认同与接受,同时也透露出对先贤智慧的敬仰。"把酒谢高翰,我知思故乡",在这里,诗人的情感得到了释放,他借着酒意,向那位名叫高翰的人表示谢意,而自己则沉浸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中。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行军生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的不屈不饶精神,以及他对于自然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