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渡何因断好音,两厓松柏昼阴阴。
鱼鳞屋里君臣会,羊角风前社稷心。
重译海遥天上下,九州金散鼎浮沈。
中原仓卒移龙战,泪尽玄黄根至今。
南渡何因断好音,两厓松柏昼阴阴。
鱼鳞屋里君臣会,羊角风前社稷心。
重译海遥天上下,九州金散鼎浮沈。
中原仓卒移龙战,泪尽玄黄根至今。
这首《厓门吊古(其一)》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厓门的历史遗迹进行描绘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首联“南渡何因断好音,两厓松柏昼阴阴。”开篇即以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南渡为何断绝了往日的和谐之声?两厓的松柏在白天也显得阴郁沉寂,暗示着历史的沉痛与哀伤。
颔联“鱼鳞屋里君臣会,羊角风前社稷心。”运用比喻手法,将君臣的会面比作鱼鳞屋内的密谈,将国家的命运比作在羊角风中摇摆的社稷之心,形象地描绘出君臣共谋国事的场景以及国家命运的动荡不安。
颈联“重译海遥天上下,九州金散鼎浮沈。”进一步拓展视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海天相连,九州金鼎在波涛中浮沉,象征着国家的兴衰与命运的无常。
尾联“中原仓卒移龙战,泪尽玄黄根至今。”收束全诗,点明主题。中原仓促间爆发的战争,如同龙腾虎跃,而诗人的眼泪已流尽,对历史的哀悼之情深藏于心,直到今日仍能感受到那份沉重与悲凉。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