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千红万紫斗媚娇,秋风初动先飘飖。
又不见徂徕山上百尺松,凌霜傲雪不改容。
道人爱此娱神早,眼前懒结閒花草。
忘年相对作神交,岁寒心事期同老。
风月双清深夜里,鸣琴琐闼令人喜。
道人正气日光霁,到处持以语桃李。
前日我从海上来,道人二子梁栋材。
金陵遥瞻向鸡泽,我歌为建黄金台。
君不见千红万紫斗媚娇,秋风初动先飘飖。
又不见徂徕山上百尺松,凌霜傲雪不改容。
道人爱此娱神早,眼前懒结閒花草。
忘年相对作神交,岁寒心事期同老。
风月双清深夜里,鸣琴琐闼令人喜。
道人正气日光霁,到处持以语桃李。
前日我从海上来,道人二子梁栋材。
金陵遥瞻向鸡泽,我歌为建黄金台。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对比,通过“千红万紫”与“徂徕山上百尺松”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不同解读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先,“君不见千红万紫斗媚娇,秋风初动先飘飖。”诗人以“千红万紫”象征着自然界中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秋风初动先飘飖”则暗示着这些美丽景象在秋风的吹拂下逐渐凋零,预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接着,“又不见徂徕山上百尺松,凌霜傲雪不改容。”诗人转而描绘了“徂徕山上百尺松”,这棵历经严冬而不改其姿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永恒的生命力。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自然界的另一种美——不屈不挠、持久不变之美。
“道人爱此娱神早,眼前懒结閒花草。”这里“道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喜爱这不随季节变化的松树,选择将其作为精神寄托,而非世俗的花草。这反映了诗人追求精神世界的纯净与高雅。
“忘年相对作神交,岁寒心事期同老。”诗人与松树之间超越了年龄的界限,形成了心灵上的交流与共鸣,期待着在岁月的流逝中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与坚持。
“风月双清深夜里,鸣琴琐闼令人喜。”夜晚的清风明月,琴声悠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喜悦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道人正气日光霁,到处持以语桃李。”诗人以正直的品格和光明磊落的态度,向周围的人传递正能量,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身边的人。
“前日我从海上来,道人二子梁栋材。”诗人回忆起与道人的相遇,提到道人的两个儿子,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相互扶持。
“金陵遥瞻向鸡泽,我歌为建黄金台。”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希望像建黄金台一样,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体现了他对社会贡献的热切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和人物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友谊以及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
徐子赠我旧宝犀,宣和国工所事治。
玄玉十截黄四垂,厚且半寸径尺围。
方廉整不刻毫釐,金饰诸末柔丹韦。
寘之止斋光陆离,天吴海若不敢窥。
奈何骨相堪蓑衣,自得此带逢百罹。
我服黑角二纪馀,岁月几半蒙蛛丝。
识与不识皆歔欷,恨不披拂来隆墀。
湖湘老把乘边麾,次第三节登王畿。
脩门再入留郎闱,上皇一见玉色怡。
阔步蓬山上坳螭,向者所恨今交讥。
惧沥肝胆得请归,自意永与渔樵嬉。
急诏适际潜龙飞,误恩狎至湛露斯。
古来逾分天不宜,百炊未满万事非。
还观椟中一解颐,吾腰安用尔带为。
徐子盛年脩干支,才华不数纷纷儿。
请以带去藏待时,拖金县玉未可知。
招招车骑来何迟,苦勿留此令我悲。
君不见在昔十围终失之,终朝三褫事尤危。
况我昏睡谁护持,亦恐夜半神运蛟龙移。
《还徐叔子犀带》【宋·陈傅良】徐子赠我旧宝犀,宣和国工所事治。玄玉十截黄四垂,厚且半寸径尺围。方廉整不刻毫釐,金饰诸末柔丹韦。寘之止斋光陆离,天吴海若不敢窥。奈何骨相堪蓑衣,自得此带逢百罹。我服黑角二纪馀,岁月几半蒙蛛丝。识与不识皆歔欷,恨不披拂来隆墀。湖湘老把乘边麾,次第三节登王畿。脩门再入留郎闱,上皇一见玉色怡。阔步蓬山上坳螭,向者所恨今交讥。惧沥肝胆得请归,自意永与渔樵嬉。急诏适际潜龙飞,误恩狎至湛露斯。古来逾分天不宜,百炊未满万事非。还观椟中一解颐,吾腰安用尔带为。徐子盛年脩干支,才华不数纷纷儿。请以带去藏待时,拖金县玉未可知。招招车骑来何迟,苦勿留此令我悲。君不见在昔十围终失之,终朝三褫事尤危。况我昏睡谁护持,亦恐夜半神运蛟龙移。
https://shici.929r.com/shici/kdbSTQfz4b.html
古来传说双剑灵,精气直上干云星。
有如掘出为世用,一挥便可四海清。
方今扰扰边尘起,中原分裂乱无纪。
正好提携为扫平,何事双龙卧此水。
试问张公知不知,英灵千载如生时。
何时神物得神用,为报风云会合期。
西郊见说春事浓,杏花香发眠东风。
主人未解此花意,小槽溜溜杯犹空。
劝君潋滟蒲萄绿,好看枝头红映肉。
莫令风雨遣花飞,徒唱人间断肠曲。
书生禄遫空自怜,三年官满囊无钱。
身如绊骥心千里,安得一舸西风前。
令君磊落济川手,留滞亦怜穷独叟。
大舟百尺影白虹,借我搬家我何有。
函牛之鼎著鸡肋,涓滴渠须瓠五石。
劣留两席寘图书,辇石囊沙压摇兀。
典衣买酒饷三老,槌鼓鸣锣人看好。
相过重读借船帖,我自卢胡君绝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