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毫和露写清秋,亲见江南顾虎头。
憔悴忽惊多病质,贤豪今负壮年游。
眼前庶事谁工拙,梦里浮生有去留。
万里滇池三载别,重来还识故吾不。
彩毫和露写清秋,亲见江南顾虎头。
憔悴忽惊多病质,贤豪今负壮年游。
眼前庶事谁工拙,梦里浮生有去留。
万里滇池三载别,重来还识故吾不。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赠傅神高训导》。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彩毫和露写清秋,亲见江南顾虎头”,开篇即以“彩毫”、“清秋”、“江南”、“顾虎头”等意象,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仿佛能看到诗人与友人共赏江南秋色的情景,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颔联“憔悴忽惊多病质,贤豪今负壮年游”,转而表达对友人身体状况的担忧与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憔悴”、“多病质”、“负壮年游”等词句,既展现了对友人身体健康的关切,也暗含了对岁月无情、青春易逝的无奈与感伤。
颈联“眼前庶事谁工拙,梦里浮生有去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提出“工拙”之问,探讨事物的成败得失,同时在“梦里浮生”中反思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尾联“万里滇池三载别,重来还识故吾不”,收束全诗,以时空的距离与重逢的不确定性,强化了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忧虑。诗人通过“万里滇池”、“三载别”、“重来还识故吾不”等词语,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遥远与时间上的久别,更蕴含了对友情能否经得起时间和空间考验的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友情、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