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参四教,孤影托三衣。
自识閒机了,谁甘苦行归。
秋藤溪水活,雨叶寺墙肥。
觉得真如处,空房不掩扉。
几年参四教,孤影托三衣。
自识閒机了,谁甘苦行归。
秋藤溪水活,雨叶寺墙肥。
觉得真如处,空房不掩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董嗣杲赠给圭上人的作品,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首句“几年参四教”表明诗人对佛教和其他宗教教义有过深入研究,而“孤影托三衣”则描绘出圭上人作为僧人独自修行的形象,身披三衣,生活简朴。接着,“自识闲机了”表达诗人对圭上人已经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超脱世俗纷扰,而“谁甘苦行归”则暗示出僧侣修行的艰辛,但圭上人并不后悔。
“秋藤溪水活”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景象,溪水潺潺,秋藤生机盎然,象征着圭上人的生活环境清新自然。“雨叶寺墙肥”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静谧与祥和,雨水滋润下的树叶使寺墙显得更加丰润。
最后两句“觉得真如处,空房不掩扉”揭示了圭上人的心境,他身处空寂的房间,却仿佛与宇宙的真理相通,内心无惧,门扉敞开,寓意他的心灵自由开放,达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侣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赞美了圭上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修行的执着,同时也传达出对超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