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蛇拖脩尾,下映赤壁烟。
骐骥久不出,此物甘弃捐。
常恐雷雨至,飞起苍崖颠。
蛰蛇拖脩尾,下映赤壁烟。
骐骥久不出,此物甘弃捐。
常恐雷雨至,飞起苍崖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以蛇和马为象征,展现出诗人的情感世界。"蛰蛇拖脩尾"形象地刻画了冬眠中的蛇缓缓移动的情景,"下映赤壁烟"则暗示了环境的幽深和神秘,可能暗指嵩山的险峻崖壁在夕阳或雾气中显得如赤壁般壮观。
"骐骥久不出"借骏马比喻有才能的人才被闲置,"此物甘弃捐"表达了对人才被忽视的感慨,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情绪。"常恐雷雨至"可能寓言着时局动荡,担心人才的脱颖而出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危险,"飞起苍崖颠"则展示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施展才华的渴望,即使面临困境,也希望能一飞冲天。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才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抱负的无奈,体现了宋诗崇尚理趣的特点。
是谁画、天涯愁思?一片魂销,树犹如此。
恁地迷离,数重烟雨碧无际。
唤人离别,还衬个、旗亭子。暮色可怜生。
便欲问、干卿何事?
应记,记江南旧梦,正似者番天气。
年年二月,写无赖、六朝山水。
料燕莺、不解伤心,更谁识、吴娘情意。
莫怅惘青春,犹胜西风憔悴。
西洲一夜温香,随风和梦枝头住。
红衣翠袖,何人知道,横塘日暮。
一水盈盈,千情脉脉,回头频误。
向天涯远道,相思万里,便采得,遗谁去?
直是寻莲等藕,好三春、过却佳期无数。
多少缠绵,而今看取,苦心如许。
烟学愁容,雨偷泪色,芳尘何处?
只月明、一片依然省识,凌波微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