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林屋畔,禄里旧成村。
地肺无秦汉,芝华有子孙。
仙人须佐命,白首未忘言。
终隐谁能似,淮阳一老尊。
西山林屋畔,禄里旧成村。
地肺无秦汉,芝华有子孙。
仙人须佐命,白首未忘言。
终隐谁能似,淮阳一老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首先,“西山林屋畔,禄里旧成村”,诗人以“西山”和“林屋”作为隐居之地的背景,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禄里旧成村”则暗示了这里曾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如今已归于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存。
接着,“地肺无秦汉,芝华有子孙”,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隐居之地的古老与自然的永恒。在诗人看来,这里的土地仿佛超越了秦汉时代的更迭,而“芝华有子孙”则暗喻着生命与自然的延续,即使是在远离尘世的地方,生命的力量依然生生不息。
“仙人须佐命,白首未忘言”,这两句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在这里,“仙人”不仅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存在,更是指那些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心灵纯净的人。即便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他们也不会忘记与自然对话,保持内心的自由与智慧。
最后,“终隐谁能似,淮阳一老尊”,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真正隐士的钦佩之情。在众多追求名利、追逐权势的人中,能够像那位“淮阳一老”一样,选择隐居生活,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自由,实属难得。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美,也是对一种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道家哲学以及理想生活方式的深刻思考与向往,充满了对内心自由和平静生活的追求。
同云瑞雪,正三冬、□闭严凝时节。
寂寞山家孤悄悄,终日无人谈说。
败衲重披,寒埪独坐,夜永愁难彻。
长更无寐,朔风穿户凄冽。
求饭朝入西村,临泉夹道,玉叶凌花结。
冻手频呵仍自恨,浊骨凡胎为劣。
昼夜参差,饥寒逼迫,早晚超生灭。
须凭一志,撞开千古心月。
李白题诗旧游处,桃花杨柳春无数。
六代衣冠委草莱,千官事业随烟雾。
大江西下秦淮流,石头寂寞围荒丘。
原田每每尽禾黍,青山不掩诸公羞。
高楼如天酒如海,触景令人生感慨。
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
我欲去寻朱雀桥,澹烟落日风萧萧。
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
小儿纷纷竞豪纵,区区割据成何用。
芙蓉水冷胭脂消,千古繁华同一梦。
伤今吊古如之何,头上岁月空蹉跎。
君行喜有丝五紽,宦情不似诗情多。
江南故事可知否,白云霙霙变苍狗。
休论平生锦机手,浩歌且醉金陵酒。
东晋风流安在哉,烟岚漠漠山崔嵬。
衰兰无苗土花盛,长松落雪孤猿哀。
满地红阳似无主,春风不独黄鹂语。
当时诸子已寂寥,真本《兰亭》在何许?
攲檐老树缘女萝,崩崖断壁青相磨。
旧时觞咏行乐地,今朝鱼鼓瞿昙家。
荒林昼静响啄木,流水潺潺绕山曲。
游人不来芳草多,习习馀风度空谷。
去年载酒诵古诗,今年拄杖读古碑。
年年慷慨入清梦,何事俯仰成伤悲。
故人不见天地老,千古溪山为谁好?
空亭回首独凄凉,山月无痕修竹少。
生长当盛世,无家足遨游。
行登凤凰台,纵目万景收。
山川尚形胜,故迹殊可求。
环滁起西南,三峰翠相缪。
落日淡天阙,红尘障层楼。
盈盈佳丽地,每每风雨愁。
我老无所为,怀古心悠悠。
俯仰四十帝,盘礴三百秋。
于今竟何如,草树迷荒丘。
惟有大江水,不改今古流。
徘徊发长谣,感慨追前修。
谪仙既已矣,少陵安可留?
粲粲石上诗,凛凛霜气浮。
书生往来频,抵用多唱酬。
且沽数斗酒,醉倒归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