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当盛世,无家足遨游。
行登凤凰台,纵目万景收。
山川尚形胜,故迹殊可求。
环滁起西南,三峰翠相缪。
落日淡天阙,红尘障层楼。
盈盈佳丽地,每每风雨愁。
我老无所为,怀古心悠悠。
俯仰四十帝,盘礴三百秋。
于今竟何如,草树迷荒丘。
惟有大江水,不改今古流。
徘徊发长谣,感慨追前修。
谪仙既已矣,少陵安可留?
粲粲石上诗,凛凛霜气浮。
书生往来频,抵用多唱酬。
且沽数斗酒,醉倒归来休。
生长当盛世,无家足遨游。
行登凤凰台,纵目万景收。
山川尚形胜,故迹殊可求。
环滁起西南,三峰翠相缪。
落日淡天阙,红尘障层楼。
盈盈佳丽地,每每风雨愁。
我老无所为,怀古心悠悠。
俯仰四十帝,盘礴三百秋。
于今竟何如,草树迷荒丘。
惟有大江水,不改今古流。
徘徊发长谣,感慨追前修。
谪仙既已矣,少陵安可留?
粲粲石上诗,凛凛霜气浮。
书生往来频,抵用多唱酬。
且沽数斗酒,醉倒归来休。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凤凰台》,通过对盛世之下的凤凰台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生长当盛世,无家足遨游”揭示了诗人身处盛世却无处安身的境遇,随后通过“行登凤凰台,纵目万景收”展现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
诗中“山川尚形胜,故迹殊可求”表达了对自然山水和历史遗迹的怀念,而“环滁起西南,三峰翠相缪”则描绘了滁州西南部的山峰之美。然而,“落日淡天阙,红尘障层楼”又暗示了繁华背后的落寞与尘世的喧嚣。
“盈盈佳丽地,每每风雨愁”表达了对美好之地也难逃风雨侵蚀的感慨,进而抒发了“我老无所为,怀古心悠悠”的人生感慨。诗人回顾历史,感叹“俯仰四十帝,盘礴三百秋”,最后以“于今竟何如,草树迷荒丘”揭示出人事沧桑,唯有江水“不改今古流”。
结尾处,诗人借酒浇愁,表达对前贤如李白(谪仙)、杜甫(少陵)的追思,并期待后人能欣赏石上的诗篇,留下唱酬。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王冕作为元末明初文人的独特视角和历史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