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向山寺,习静寡将迎。
云去窗犹湿,风来琴自鸣。
锄苓供药物,采蕨荐盘羹。
閒过邻僧语,尘心一以清。
读书向山寺,习静寡将迎。
云去窗犹湿,风来琴自鸣。
锄苓供药物,采蕨荐盘羹。
閒过邻僧语,尘心一以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寺庙中的宁静生活。首句“读书向山寺”,点明了地点和活动,即在山寺中读书,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潜心学问的氛围。接着,“习静寡将迎”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生活的清静与淡泊,没有过多的交际与应酬,只有内心的平静与自我修养。
“云去窗犹湿,风来琴自鸣”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衬托内心的宁静。云散后窗户仍留有湿润感,风吹过时,似乎连琴弦都在自鸣,这种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和谐与自在。
“锄苓供药物,采蕨荐盘羹”则展示了诗人生活的另一面——自给自足,通过劳作获取所需,既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也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这里的“苓”和“蕨”都是可食用的植物,诗人通过自己的劳动,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最后,“闲过邻僧语,尘心一以清”表达了诗人与邻近僧人的交流,通过对话,心灵得到了净化,尘世的烦恼得以暂时忘却。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以及诗人在此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几折嶙峋上,烟云杳霭间。
侵衣见苍翠,沸耳听潺湲。
俗爱三春闹,余欣半日闲。
从兹蜡两屐,揽胜始虞山。
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
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
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
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
曾作诸生三十年,老来自种溪前田。
四百甲子颜犹少,有与疑年但一笑。
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熳皆天真。
酒酣却说神光始,感慨汍澜不可止。
老人尚记为儿时,烟火万里连江畿。
斗米三十谷如土,春花秋月同游嬉。
定陵龙驭归苍昊,国事人情亦草草。
桑田沧海几回更,只今尚有遗民老。
语罢长谣更浮白,七十年来似畴昔。
与君同是避秦人,不醉春光良可惜。
春非我春,秋非我秋。
惟有桃花年年开,溪水年年流。为君酌酒长无愁。
《桃花溪歌赠陈处士梅》【清·顾炎武】陶君有五柳,更想桃花源。山回路转不知处,到今高士留空言。太邱之后多君子,门前正对桃花水。嘉蔬名木本先畴,海志山经成外史。曾作诸生三十年,老来自种溪前田。四百甲子颜犹少,有与疑年但一笑。有时提壶过比邻,笑谈烂熳皆天真。酒酣却说神光始,感慨汍澜不可止。老人尚记为儿时,烟火万里连江畿。斗米三十谷如土,春花秋月同游嬉。定陵龙驭归苍昊,国事人情亦草草。桑田沧海几回更,只今尚有遗民老。语罢长谣更浮白,七十年来似畴昔。与君同是避秦人,不醉春光良可惜。春非我春,秋非我秋。惟有桃花年年开,溪水年年流。为君酌酒长无愁。
https://shici.929r.com/shici/qrTuy9Q.html
夜如昼。奈花径无花,酒徒断酒。
月仍前度月,人谁旧年旧。
谩愁髀肉生閒里,落得平消瘦。
况饥村、突冷馀尘,井荒缺甃。海气耳边骤。
怕鲸欲移宫,鳌思翻岫。晴过今宵,来夜再晴否。
霜风又捲山松发,秃似瞿昙首。
更何言、栗里门前病柳。
由我成汝形,形立影恒随。
朕兆匪无因,合离信有时。
三一理同然,各各不相期。
汝无遗景意,我岂逐汝摧。
进止终当无,胡为更徘徊。
汝常为我役,亦复生我悲。
稔知不长存,彭殇空尔为。
善恶吾自悉,讵为一身贻。
生死谁去来,大冶将同归。
面目安有穷,万化犹若斯。
只今鉴顾閒,任性齐灵皮。
卷舒从所欲,作起毋暂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