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夷齐庙作·其二》
《夷齐庙作·其二》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古人无死节,斯事始夷齐。

麦秀悲何益,薇香采不迷。

首阳馀俎豆,孤竹失山蹊。

清绝祠前水,徘徊到日西。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夷齐庙作》其二,通过描绘古代贤士伯夷和叔齐的故事,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

首联“古人无死节,斯事始夷齐”,开篇即点出主题,将伯夷和叔齐视为坚守气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范,他们拒绝周武王的封赏,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这种高尚的节操在当时社会中实属罕见。

颔联“麦秀悲何益,薇香采不迷”,运用了典故,麦秀和薇香分别代表了伯夷和叔齐的食物来源。麦秀象征着他们生活的艰难,而薇香则暗示了他们对食物的选择。这一联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伯夷和叔齐选择的肯定,认为他们的选择虽艰难却无悔,不应因生活之苦而改变。

颈联“首阳馀俎豆,孤竹失山蹊”,进一步描述了伯夷和叔齐的生活环境和选择。首阳山是他们最后栖身之地,俎豆象征祭祀,表明他们虽身处困境,仍保持着对礼义的尊重;孤竹则是他们曾经生活的山林,山蹊代表了他们追求自由和自然的生活方式,但最终为了坚守气节,选择了更为艰难的道路。

尾联“清绝祠前水,徘徊到日西”,以祠前的清水为喻,表现了对伯夷和叔齐精神的追思与怀念。祠前的水清澈而宁静,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直到夕阳西下,诗人仍在水边徘徊,不愿离去,表达了对两位先贤的深深敬仰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生平的回顾,展现了他们坚守气节、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仲秋洪山经狂客墓

狂客今何在,风流世共传。

夜台依宿草,陇树入新烟。

月冷延陵剑,湖空贺监船。

秋风正摇落,回首独潸然。

(0)

送客还蓟丘

江南春草歇,斗酒送归程。

别路闽山色,乡园易水声。

岭云游子恨,边柳故关情。

握手自兹去,空闻征雁鸣。

(0)

挽晋安何文学被役卒辽东

故乡宁不死,嗟尔没边州。

野水辽天远,寒山海树秋。

芳城书店悄,残日穗帷幽。

惆怅吞声别,谁堪久泪流。

(0)

题东华观壁

林馆隐空青,鸟外三花夕。

药草半庭闲,烟萝数峰碧。

阴林绝行踪,旷古多灵迹。

独鹤天际还,寒流月中白。

偶与仙人期,尘心坐来息。

(0)

书灵山法堂

香台隐鹫峰,钟声云萝深。

半壁见灯影,虚空闻梵音。

忍草被幽石,灵花曜阳林。

唯应虎溪水,可以清尘心。

(0)

夏日过周六园林因有茶瓜之会

盛夏日方永,端居忆登临。

同袍四五辈,共爱嘉树林。

一径入幽僻,苍苍群木阴。

脱巾坐石榻,拂石弦五琴。

泠泠涧泉水,婉婉山鸟音。

荤酒亦易致,茶瓜非外寻。

以兹有佳趣,聊用忘归心。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