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
此诗描绘了一场春夜宴会的繁华与寂寞。开头“霓节飞琼,鸾驾弄玉”借用仙境之景,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杳隔平云弱水”则以淡漠的自然景观衬托人间宴席的虚幻。
“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中,“倩皓”形容天色之明净,而“鹤传书”则是古代传说中仙鹤传递神书的故事,此处借以表现宴会中的诗文交流。“卫姨呼起”则指宴席上有人吟诵诗文,声势如同古代卫国的美女高声歌唱。
“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中,“粉河”形容夜色之柔和,“凝晓”则是晨曦初露的景象。“趁夜月”即乘着夜晚的月光,而“瑶笙飞环佩”则是宴席上乐器奏鸣,声音如同仙境中玉石制成的笙声,伴随着佩饰的叮当之音。
接下来的“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描绘的是宴会后的一片宁静与萧索。诗人在夜色中独坐,听到远处驴叫声(蹇驴),茶烟袅袅升起,而炉火已渐熄灭,酒亭的门也早已关闭。
“歌丽。泛碧蚁。放绣帘半钩,宝台临砌”则转而描写宴会中歌舞升平,乐声如同碧波涛涛,帘幕半掩,显示出一丝不愿离去的惆怅。
“要须借东君,灞陵春意”诗人希望借助春天的气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灞陵是古代文人游览之地,有着深厚的情怀。
最后,“晓梦先迷楚蝶,早风戾、重寒侵罗被。还怕掩、深院梨花, 又作故人清泪”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念和对未来的担忧。“晓梦”指的是晨间的梦境,“迷楚蝶”则是比喻梦中的自己如同蝴蝶般地在花间徘徊。而“早风戾、重寒侵罗被”则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气候变化,温暖的春风已不再,而寒意已经悄然侵袭至床上罗被之中。“还怕掩、深院梨花,又作故人清泪”表达的是诗人对那些已经封存起来的往事和美好时光的怀念,深院中的梨花开得正盛,而这种美景却让人不禁为过去的朋友流下清泪。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变化的隐忧。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