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世曾誇管幼安,双穿木榻膝如盘。
家馀苦蕺堪尘甑,掌忆明珠悔梦兰。
已识彭殇生是幻,转怜儿女粝同餐。
多情最爱西窗月,几度徘徊濯影寒。
避世曾誇管幼安,双穿木榻膝如盘。
家馀苦蕺堪尘甑,掌忆明珠悔梦兰。
已识彭殇生是幻,转怜儿女粝同餐。
多情最爱西窗月,几度徘徊濯影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所作的《自慰》。诗中描绘了诗人避世隐居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联“避世曾夸管幼安,双穿木榻膝如盘”以典故开篇,夸赞自己如同东晋名士管宁一般,远离尘嚣,隐居山林。他选择在木榻上生活,双膝弯曲,形象地展现了简朴而自在的生活方式。
颔联“家馀苦蕺堪尘甑,掌忆明珠悔梦兰”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提到家中虽有苦蕺(一种植物),但足以作为炊具,象征着物质生活的简单与满足。同时,他回忆起曾经梦想得到的明珠,如今却因现实的琐碎而感到后悔,表达了对过去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颈联“已识彭殇生是幻,转怜儿女粝同餐”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他认识到生命终将归于虚无,无论是长寿还是短命,都是幻象。然而,他转而怜悯那些与子女一同分享粗茶淡饭的人们,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尾联“多情最爱西窗月,几度徘徊濯影寒”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喜爱。他最喜欢在西窗下欣赏月色,多次徘徊其间,感受月光的清冷与宁静,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平静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陶公白头卧,宇宙一北窗。
但闻窗风雨,平陆漫成江。
卯金扛九鼎,把菊醉胡床。
城南晁正字,国器无等双。
日月丽宸极,大明朝万邦。
假版未通班,晓严梦逄逄。
万卷曲肱里,胸中湛秋霜。
亦有好事人,叩门提酒缸。
欲眠不遣客,佳处更难忘。
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
予传澄心古纸样,君使制之精意馀。
自兹重咏南堂纸,将今世人知首尾。
又得水底碧玉腴,溪匠畏持如抱虺。
拜贶双珍不可辞,年衰只怕歔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