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衣藤杖是吾缘。好归去,旧林泉。富贵任争先。
总不较、诸公著鞭。
雁飞汾水,鹤归华表,人事又千年。沧海变桑田。
谁知有、壶中洞天。
衲衣藤杖是吾缘。好归去,旧林泉。富贵任争先。
总不较、诸公著鞭。
雁飞汾水,鹤归华表,人事又千年。沧海变桑田。
谁知有、壶中洞天。
这首元代刘秉忠的《太常引》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隐逸者形象。开篇“衲衣藤杖是吾缘”,诗人以简朴的衣物和自然的杖头,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执着和与世无争的态度。接着,“好归去,旧林泉”流露出他对回归自然、远离尘嚣的向往。
“富贵任争先。总不较、诸公著鞭”一句,暗示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他无意于与他人竞逐富贵,更愿意保持内心的宁静。“雁飞汾水,鹤归华表,人事又千年”运用典故,借雁南飞和鹤归山的意象,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变迁,而自己却如闲云野鹤般自在。
最后,“沧海变桑田。谁知有、壶中洞天”两句,借用“沧海桑田”的自然变迁,寓意人生的无常,而“壶中洞天”则暗指道家所说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宁静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个人的生活选择和对世事的超脱态度,展现了刘秉忠深沉的人生哲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吴门此去逾千里,湘浦离来想数旬。
只见风师长占路,不知青帝已行春。
危怜坏堞犹遮水,狂爱寒梅欲傍人。
事往时移何足问,且凭村酒暖精神。
西风才起一蝉鸣,便算关河马上程。
碧浪鹢舟从此别,丹霄鹄箭忍无成。
二年芳思随云雨,几日离歌恋旆旌。
回首横塘更东望,露荷烟菊倍伤情。
玉帛朝元万国来,鸡人晓唱五门开。
春排北极迎仙驭,日捧南山入寿杯。
歌舜薰风铿剑佩,祝尧嘉气霭楼台。
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