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三》
《和杜抚勾古意六首·其三》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长松援丈萝,无事登青冥。

因缘偶然尔,初非出经营。

我受气类似,抡材置勿听。

翟公亦痴绝,书门议交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之景。诗人以“长松援丈萝”开篇,形象地展现了松树与藤萝相互依存、共同生长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界中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支持。接着,“无事登青冥”,则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仿佛在说,无需刻意去追求,自然界的美好便已存在。

“因缘偶然尔,初非出经营。”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和谐并非人为设计或刻意安排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强调了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偶然性。诗人似乎在感慨,世间美好的事物往往不需刻意追求,它们就在那里,等待着被发现。

“我受气类似,抡材置勿听。”这里,诗人自比为接受自然之气的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道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功利的淡然态度。他似乎在说,对于那些世俗的追求,自己并不在意,更愿意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纯粹。

“翟公亦痴绝,书门议交情。”最后两句通过引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翟公的故事在这里被用来比喻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期待。诗人似乎在说,就像翟公那样,对于真正的友谊,他愿意付出真心,期待与朋友之间真诚的交流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与真挚友情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高阳台·其二

殢雨篷心,弹潮舵尾,春江断送兰桡。

冷浸鱼天,一枝凉月吟箫。

返魂新柳夸三绝,做颦眉、泪眼蛮腰。

系湾头,纵有他生,不似虹桥。

当初唤玉帘衣瞥,已心心心上,长遍愁苗。

镜海颓廊,居然有个鹦招。

过头风浪年时事,待萍鸥、送上离潮。

怕横江,万斛诗愁,酒薄难消。

(0)

秋夜闻蛩

蛩音唧唧最关情,无限秋光映画屏。

银烛高烧更漏永,不堪听处总成吟。

(0)

祀寒山先墓

一天风雨倍伤离,回首寒泉曲涧西。

伯道祠边猿独唳,中郎墓上鸟空啼。

尘飞台阁书还在,雪压松筠鹤自栖。

从此素丝凭世染,漫怜志与白云齐。

(0)

秋柳

弱不禁风素自怜,黄昏细雨断疏烟。

楼头指冷谁吹笛,塞上身单欲寄绵。

一任啼乌翻子夜,直须飞雪送穷年。

攀枝信堕英雄泪,残照萧条灞水边。

(0)

舟次江浒

一叶浮空无尽头,寒云风切水西流。

蒹葭月里村村杵,蟋蟀声中处处秋。

客思夜通千里梦,钟声不散五更愁。

孤踪何地堪相托,漠漠荒烟一钓舟。

(0)

与友人夜饮

忆昔相逢在黄檗,座中有尔谈天舌。

即今头白两成翁,四顾无人冷似铁。

携手大笑菊花丛,纵观书画江海空。

镫光晃夜如白昼,酒气直透兜率宫。

主人本是再来人,每于醉里见天真。

客亦三千堂上客,英风竦飒多精神。

拈秃笔,向君笑,忽起舞,发大叫。

大叫一声天宇宽,团团明月空中小。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杨凝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