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鹤生新梦,携鱼忆旧游。
清霜凋木叶,落月涌江流。
隐者时堪访,良田亦易求。
如何玉堂夜,白发不胜愁。
过鹤生新梦,携鱼忆旧游。
清霜凋木叶,落月涌江流。
隐者时堪访,良田亦易求。
如何玉堂夜,白发不胜愁。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过鹤生新梦,携鱼忆旧游”以鹤与鱼为意象,生动地勾勒出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渴望,仿佛在梦境中重拾往日的欢愉与自由。颔联“清霜凋木叶,落月涌江流”则以自然景象为载体,渲染出一种秋日的萧瑟与寂寥,霜降木枯,月落江涌,既是对自然界的客观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隐者时堪访,良田亦易求”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拥有简单生活、心灵净土的追求。在忙碌与喧嚣的尘世之外,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理想状态。尾联“如何玉堂夜,白发不胜愁”则将思绪拉回现实,面对岁月的无情流逝和白发的增添,诗人不禁生发出深深的忧愁与感慨。玉堂夜,象征着高官显贵的生活,但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无奈,白发不仅是年华老去的标志,更是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元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个缩影。
佛法来东旦,禅宗肇岭南。
一溪香气水,万缕藕丝衫。
结子花开五,先人枣示三。
心灯受弘忍,梵派演瞿昙。
山髻青螺耸,波心碧玉涵。
众流归大海,孤月印寒潭。
蔼蔼花云煖,瀼瀼法露甘。
未回烟水棹,空费葛藤谈。
奏乐皇冈石,读书张相岩。
也知祖堂近,无暇一登参。
湘云晓度湘江曲,烟雨沾濡万竿玉。
丹山綵凤寂无声,只有鹧鸪啼未足。
箨龙自蛰春自寒,九疑望入空漫漫。
灵妃一去几千载,泪血至今犹未乾。
清歌罢听银钗女,薄暮娉婷又难倚。
羲皇制瑟五十弦,翠袖笼香谁复理。
晴阳有待生光华,寅宾唤取羲和车。
愿开三径扫苍雪,借看准拟来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