扉开秋岭半,薄暝草堂前。
山翠疑春雨,松风似夜泉。
柿梨谷口树,饭黍屋边田。
扫榻竹窗下,宛然高岳巅。
扉开秋岭半,薄暝草堂前。
山翠疑春雨,松风似夜泉。
柿梨谷口树,饭黍屋边田。
扫榻竹窗下,宛然高岳巅。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居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趣巧妙融合。首句“扉开秋岭半,薄暝草堂前”开门见山,描绘了山门开启,秋色半掩,薄暮时分,草堂前一片宁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
接着,“山翠疑春雨,松风似夜泉”两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山色比作春雨,松风比作夜泉,生动地展现了山中四季变换的微妙之处,同时也暗示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山色在春雨般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翠绿,松风如同夜间的泉水潺潺,给人以清凉与宁静的感受。
“柿梨谷口树,饭黍屋边田”则进一步描绘了山堂周围的自然景观,柿子和梨树点缀在山谷入口处,黄橙橙的果实映衬着翠绿的山色,构成了一幅丰收的田园画卷。饭黍即煮熟的黍米,屋边田间,劳作之余,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满足。
最后,“扫榻竹窗下,宛然高岳巅”以“扫榻”这一日常动作,引出“宛然高岳巅”的想象,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在竹窗下清扫床榻,仿佛置身于高耸入云的山峰之上,心境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淡泊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深刻体验。
钗亸嫌金重,衣曳喜绡疏。樱桃花罢杏花初。
绿窗小小,裁得素纱糊。
夕阳妆台晚,谁使蝉翼蓬松,却懒重梳。
看他寻蝶香径,更问锦鸡雏。从朝颠傻昼将晡。
向来娇态,长是倩人扶。
格外堪怜处,灵心一点,瞒人扇上临书。
听今宵疏雨,也算做、一年元夕。
旧事流波,一往如何觅。香街马迹。
记常年灯市,鞭丝帽影,有许多相识。
阑珊灯火梅精立。
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
便旁人也道,此是秦虢。萍踪顿隔。怕旧时李益。
昔日君平,无人怜惜。
檐前点点滴滴,似替人流泪,学人悽恻。
拚此去、花朝寒食。
都只向、雨雨风风,趖尽春光九十。
红篝拥、夜寒侧侧。拟此情、并春柑传与,何由寄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