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今宵疏雨,也算做、一年元夕。
旧事流波,一往如何觅。香街马迹。
记常年灯市,鞭丝帽影,有许多相识。
阑珊灯火梅精立。
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
便旁人也道,此是秦虢。萍踪顿隔。怕旧时李益。
昔日君平,无人怜惜。
檐前点点滴滴,似替人流泪,学人悽恻。
拚此去、花朝寒食。
都只向、雨雨风风,趖尽春光九十。
红篝拥、夜寒侧侧。拟此情、并春柑传与,何由寄得。
听今宵疏雨,也算做、一年元夕。
旧事流波,一往如何觅。香街马迹。
记常年灯市,鞭丝帽影,有许多相识。
阑珊灯火梅精立。
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
便旁人也道,此是秦虢。萍踪顿隔。怕旧时李益。
昔日君平,无人怜惜。
檐前点点滴滴,似替人流泪,学人悽恻。
拚此去、花朝寒食。
都只向、雨雨风风,趖尽春光九十。
红篝拥、夜寒侧侧。拟此情、并春柑传与,何由寄得。
这首《六丑·丙午元夕雨》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元宵佳节雨中景象,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词的开篇“听今宵疏雨,也算做、一年元夕”,以听雨入题,将元宵节的雨声与一年的时光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下来“旧事流波,一往如何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难以寻回的感慨。“香街马迹”、“灯市”、“鞭丝帽影”等词句生动描绘了元宵节热闹非凡的场景,而“许多相识”则透露出词人对旧日友人的怀念。
“阑珊灯火梅精立”一句,以梅精(梅花精灵)的形象,象征着元宵节的灯火虽已渐暗,但依然保持着一种高洁的姿态。接着“雅淡衣裳,轻盈姿格,人月同时一色”描绘了女子在月光下穿着雅致衣裳、轻盈舞动的美丽画面,与月光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便旁人也道,此是秦虢”一句,通过旁人的评价,暗示了词中女子的美貌与气质,如同古代的美女秦罗敷与虢国夫人。然而,“萍踪顿隔”表明了女子与词人之间的距离,如同浮萍随波逐流,难以触及。“怕旧时李益”借用唐代诗人李益的故事,表达了词人担心自己与女子之间的感情如同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一般,难以圆满。
“檐前点点滴滴,似替人流泪,学人悽恻”以雨滴比喻泪水,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悲伤与凄凉。最后“拚此去、花朝寒食。都只向、雨雨风风,趔尽春光九十”表达了词人愿意忍受离别之苦,只为追求心中的理想与爱情,即使面对风雨交加的春末,也要走过这九十天的时光。
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展现了词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中郎出玉门,簜节照绝域。
使指未分明,奇祸谁能测。
剑钝割不深,一朝来海北。
霜风入氍毹,冰雪冻服匿。
老羝石女儿,岁久无出息。
遣来小居次,无何乳通国。
古人凛垂戒,男女及饮食。
多少英雄人,此心灭不得。
万里十九年,费尽一生力。
归来麒麟中,愁绝远山色。
为喜逢春亦自怜,新晴风物此花前。
蝶狂有意如耽色,树老无枝莫记年。
钟虡尘深唐九庙,金铜泪尽汉中天。
二三豪俊今何在,愁绝孤臣雪满天。
卧龙山下仙人家,琼珰玉佩明春华。
平生所闻苍玉洞,投老有意穷烟霞。
妄希刀圭亦仙去,仙人掉头不我顾。
天荒地老崖谷寒,九虎关深隔云雨。
向来结客江湖里,走马驮金花下醉。
酒边题字墨犹香,已堕黄垆两行泪。
眼前吟友今几人,东阳公子下笔亲。
胸中风味见大雅,往往有似吾元宾。
半年同往仙人国,书来相知不相识。
岂不欲往畏简书,紫骝衔口鸟鸷翼。
西湖藕香鲈鲙肥,锦囊一路载诗归。
天津桥上望闽峤,落日惟有南鸢飞。
漫郎空复芜城住,风雨荒寒旧瓜圃。
萧萧短发簿书尘,慎勿湖边语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