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各有志,而今得遂初。
但挥池上墨,不简案头书。
山云茶屋暖,海月竹窗虚。
香巷多芳草,春风吹敝庐。
人生各有志,而今得遂初。
但挥池上墨,不简案头书。
山云茶屋暖,海月竹窗虚。
香巷多芳草,春风吹敝庐。
这首明代诗人方登的《自述》描绘了诗人追求个人志向的生活场景。首句“人生各有志”表达了人各有不同的理想和追求,而诗人现在得以实现自己的初衷,实现了内心的满足。接下来的“但挥池上墨,不简案头书”暗示了诗人更倾向于在自然中挥毫泼墨,而非拘泥于繁琐的文书工作,体现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山云茶屋暖,海月竹窗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山间的茶屋温暖舒适,夜晚海月映照在竹窗上,显得空灵而宁静。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写照。
最后两句“香巷多芳草,春风吹敝庐”则以美好的意象收尾,香草遍地的巷陌和春风轻拂的破旧房屋,展现出诗人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生机的喜悦。整首诗通过诗人日常生活的点滴,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人生哲学。
仲秋八月离平凉,陇月光寒泾水黄。
弱妻抱子乘瘦马,服玩附行犹一囊。
鄠郊蓝水不敢住,东南深杳崔嵬藏。
洛南十月戎马嘶,市人散走如惊獐。
携妻抱子窜山谷,仓卒不暇持资粮。
山高树密积叶滑,侧足数步颠且僵。
倒身枕臂天欲晓,头上肃肃飞严霜。
劳筋苦骨数百里,今日得升君子堂。
一囊服玩不复顾,数册猥藁情难忘。
君能贷我一茅屋,忍饥默待时明昌。
尝读田紫芝丽华行,惜哉紫芝今不存。
日者见君诗与文,知君在嵩少,神马已向西北奔。
国家三年设科应故事,君亦未能免俗,东入京西门。
低头拜君昂头识君面,碧天青嶂秋月升金盆。
未省田紫芝,何以称臞元。
乃知紫芝文词固丰艳,至于题品人物犹作泾水浑。
入城市井喧,出城草木蕃。
嗟我废学胸次愈迫隘,但觉扰扰俗物遮眼昏。
天下本多事,君子宜慎言。
譬之山之鄙人,终日木石间而不见玙璠。
祀事不可黩,客频造灵祠。
拜跪膝成疮,堪笑还堪悲。
问之默无语,良久方致词。
有身处人间,鬼神畴能知。
固当求之人,余亦尝求之。
千求不首肯,万求不俛眉。
违理而妄求,闭拒固其宜。
奈何非妄求,闭拒常如斯。
且复祈冥冥,聊以慰所思。
言绝仰面哭,涕泗纵横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