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读田紫芝丽华行,惜哉紫芝今不存。
日者见君诗与文,知君在嵩少,神马已向西北奔。
国家三年设科应故事,君亦未能免俗,东入京西门。
低头拜君昂头识君面,碧天青嶂秋月升金盆。
未省田紫芝,何以称臞元。
乃知紫芝文词固丰艳,至于题品人物犹作泾水浑。
入城市井喧,出城草木蕃。
嗟我废学胸次愈迫隘,但觉扰扰俗物遮眼昏。
天下本多事,君子宜慎言。
譬之山之鄙人,终日木石间而不见玙璠。
尝读田紫芝丽华行,惜哉紫芝今不存。
日者见君诗与文,知君在嵩少,神马已向西北奔。
国家三年设科应故事,君亦未能免俗,东入京西门。
低头拜君昂头识君面,碧天青嶂秋月升金盆。
未省田紫芝,何以称臞元。
乃知紫芝文词固丰艳,至于题品人物犹作泾水浑。
入城市井喧,出城草木蕃。
嗟我废学胸次愈迫隘,但觉扰扰俗物遮眼昏。
天下本多事,君子宜慎言。
譬之山之鄙人,终日木石间而不见玙璠。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杨弘道的《赠裕之》,通过对田紫芝的怀念和对友人裕之的赠别,表达了对文才出众但又难免世俗的感慨。首句提到田紫芝的诗文之美,惋惜其人已逝。接着写到见到裕之的诗文,得知他也在追求功名,即将进入京城。诗人通过“低头拜君昂头识君面”的场景,描绘了与朋友的相见,环境清朗如秋夜。
诗中批评田紫芝虽然文采斐然,但在评价人物时缺乏公正,如同泾水般混浊。诗人感叹自己因废学而视野狭窄,被世俗纷扰所困。他告诫裕之,世事繁多,君子应谨慎言行,避免像山野之人只看到表面,而忽视了真正的美玉(玙璠)。整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友人的期许,也流露出对自身境况的反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