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常不落蕊常开,笑我无能引绿杯。
有子停云真未往,无妻和靖俨重来。
花常不落蕊常开,笑我无能引绿杯。
有子停云真未往,无妻和靖俨重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深意的画面。诗人以“花常不落蕊常开”起笔,巧妙地运用了“不落”与“常开”这两个词,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花朵的永恒之美,也暗喻了生命的延续与不朽。接着,“笑我无能引绿杯”一句,似乎在自嘲,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未能领略或捕捉到这种自然之美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
“有子停云真未往,无妻和靖俨重来。”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停云”与“和靖”的典故,分别指代了古代的两位高士——陶渊明和林逋。前者以“停云”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后者则是“梅妻鹤子”的隐逸生活代表。在这里,诗人借用了这两个典故,既是对前贤的追慕,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一种映射。通过“未往”与“俨重来”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暗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外界的和谐共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求心灵宁静的渴望。语言含蓄而意味深长,体现了清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月夜乘醉来,垂竿曲溪曲。
水清无寸鳞,钓得半轮王。
莫道蒪鲈不近名,尽谈鹏鷃未忘情。
醉中赌得苕溪月,醒後还输茂苑莺。
岂但二豪俱不见,向来三杰亦何成。
有人来问适庵趣,便是公荣也一觥。
精金何曾远,秪在九曲北。
渔艇若不来,弱水万里隔。
大武尾裔名季狸,目如点漆肤凝脂。
江夏无双字子羽,九月授衣先著絮。
何如苗国孤竹君,排霜傲雪高拂云。
子孙总角遁归根,金相玉质芝兰芬。
三士脂韦与风节,借箸酒池俱胜绝。
先生胸次有皂白,一醉不须向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