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岸边风起沙,江陵行客正思家。
即愁朱绂淹归计,况对青林感物华。
南郡永怀丞相柏,东门谁种故侯瓜。
荒台古苑经过地,落日时闻奏鼓笳。
黄池岸边风起沙,江陵行客正思家。
即愁朱绂淹归计,况对青林感物华。
南郡永怀丞相柏,东门谁种故侯瓜。
荒台古苑经过地,落日时闻奏鼓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内黄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
首句“黄池岸边风起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风沙弥漫的画面,黄池岸边的景象在风的吹拂下显得格外苍凉。接着,“江陵行客正思家”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远离家乡的旅人,此刻正沉浸在对家的深深思念之中。这种情感的流露,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即愁朱绂淹归计,况对青林感物华。”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他担忧自己官职在身,难以实现归家的心愿,面对着青翠的树林,更引发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朱绂”借指官服,暗含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
“南郡永怀丞相柏,东门谁种故侯瓜。”这两句则将思绪转向历史,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怀念。南郡的丞相柏、东门的故侯瓜,都是历史上的名胜古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寄托了对过去辉煌岁月的追忆与敬仰。
最后,“荒台古苑经过地,落日时闻奏鼓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行经荒废的古迹时的情景,夕阳西下,伴随着鼓笳之声,营造了一种苍凉而又深沉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体现了他对过往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对比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生男众所喜,生女众所丑。
生男走四邻,生女各张口。
男大守诗书,女大逐鸡狗。
何时某氏郎,堂上拜媪叟。
龙骥产龙驹,良金出良冶。
良冶无顽矿,龙驹岂凡马。
致远在御徒,作砺由工者。
君子生庆门,诗书未尝舍。
进道期日隆,无愧金马下。
龙箕在天,莫不孕灵,我公生之。
既生既德,曾谁与京。爰弼帝右,继序其荣之。
赞我太平,万事其成之。殿我辅邦,庶民其宁之。
政靡薄厚,百职其扬之。宜言显光,永锡乎后王。
乃祝眉寿,乃献兕觥,福禄其将之。
春泥深一尺,车马重重迹。
亲旧各还城,山川空向夕。
今朝水平岸,不畏舟碍碛。
始随湍涨发,已入青苍壁。
落日未逢人,孤村望来客。
泱泱漫田流,青青被垄麦。
欲霁鸠乱鸣,将耕杏先白。
我无农亩勤,千里事行役。
寄谢昭亭神,果不吝深泽。
单于猎罢卧锦红,解鞍休骑荒碛中。
苍驹騧骆六十匹,隐谷映坡分尾鬉。
九驼五牛羊颇倍,沙草晚牧生寒风。
贵贱小大指五百,执作意态皆不同。
二鹰在臂二鹰架,骏犬当对宁争功。
毡庐鼎列帐幕拥,鼓角未吹惊塞鸿。
土山高高置烽燧,毛囊贮获闲刀弓。
水泉在侧挹其上,长河杳杳流无穷。
素纨六幅笔何巧,胡瑰尽妙谁能通。
今日都城有别识,别识共许刘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