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公住岭南,正观呼不起。
忠公客中禁,朝恩不为累。
道人无净秽,所遇忘嗔喜。
悟公清净人,心厌纷华地。
慧林虚法席,去有迟迟意。
投身淤泥中,佛法何处是。
引身山林间,过患差无几。
力小难自欺,心安似无愧。
悟世常失人,违心辄丧己。
徐行勿与较,乘流得坎止。
君看净因揩,志以直自遂。
杀身竟何益,犯难岂为智。
去住本由天,毋求亦无避。
相期明且哲,大雅亦如此。
能公住岭南,正观呼不起。
忠公客中禁,朝恩不为累。
道人无净秽,所遇忘嗔喜。
悟公清净人,心厌纷华地。
慧林虚法席,去有迟迟意。
投身淤泥中,佛法何处是。
引身山林间,过患差无几。
力小难自欺,心安似无愧。
悟世常失人,违心辄丧己。
徐行勿与较,乘流得坎止。
君看净因揩,志以直自遂。
杀身竟何益,犯难岂为智。
去住本由天,毋求亦无避。
相期明且哲,大雅亦如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悟老住慧林》,主要描绘了悟老在岭南慧林修行的生活和心境。诗人通过描绘悟老的清修生活,展现了他超脱世俗、忘却烦恼的禅定境界。悟老虽身处污浊尘世,但内心清净,不被外界纷扰所累,选择远离繁华,投身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他明白力有未逮时不宜自欺,保持内心的安宁,即使在违心的情况下也不轻易丧失自我。
诗中强调顺应自然,不强求,也不逃避,主张以直道而行,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明辨是非,行事明智。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悟老的期许,希望他能在明达与深沉中坚守自己的道路,这与古代君子的修养之道相契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悟老的修行智慧和人生哲学,体现了宋代理学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近来山水画郭熙,江南独数休宁令。
笔法精奇意态古,咫尺万里开天镜。
岩头老树如老龙,隔湖喜见山重重。
小桥依约野色远,茅庐隐映林影空。
门前垒块石头路,荒苔野草青无数。
往来不见车马尘,正似山翁旧居处。
程伯休父司马孙,风流文彩垂青门。
平生爱书入骨髓,尺素寸楮无不存。
我生所好亦殊绝,一见此图狂欲跌。
安得为招唐令来,添我梅花千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