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琼尺倚雕阑,树里行宫接泰坛。
尽地龙颜瞻九陛,两班鹓步引千官。
旌旗满路春云拥,鼓角连城晓气寒。
为报雨师休洒道,香尘先已避鸣銮。
石桥琼尺倚雕阑,树里行宫接泰坛。
尽地龙颜瞻九陛,两班鹓步引千官。
旌旗满路春云拥,鼓角连城晓气寒。
为报雨师休洒道,香尘先已避鸣銮。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郊祀前一日斋居候驾时的壮观景象。首句“石桥琼尺倚雕阑”,以细腻之笔勾勒出石桥与雕栏的精致,琼尺则暗示了桥梁的华美,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接着,“树里行宫接泰坛”一句,将皇帝的行宫与泰坛巧妙连接,展现了皇家祭祀活动的宏大布局。
“尽地龙颜瞻九陛,两班鹓步引千官”描绘了皇帝登基时的庄严场面,九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两班鹓鹭代表文武百官,千官齐集,彰显了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旌旗满路春云拥,鼓角连城晓气寒”两句,通过满路的旌旗和连城的鼓角声,以及春云的拥簇和晓气的寒冷,生动地展现了祭祀活动的盛大与肃穆,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气息与清晨的清新。
最后,“为报雨师休洒道,香尘先已避鸣銮”表达了对雨水的祈求,希望在祭祀的路上避免雨水的侵扰,以免影响仪式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预示着皇帝即将驾临,香尘先行,鸣銮随之,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神圣与皇帝的尊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皇家祭祀活动的庄严与隆重,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
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晓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
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
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渐东风暖,陇梅残,霁云碧。
嫩草柔条,又回江城春色。
乍促银签,便篆香纹蜡有余迹。
愁梦相兼,尽日高无力。
这些离恨,依然是、酒醒又如织。
料伊怀情,也应向人端的。
何故近日,全然无消息。
问伊看,伊教人到此,如何休得。
卖酒炉边,寻芳原上,乱花飞絮悠悠。
已蝶稀莺散,便拟把长绳、系日无由。
谩道草忘忧。
也徒将,酒解闲愁。
正江南春尽,行人千里,苹满汀洲。
有翠红径里,盈盈似簇,芳茵禊饮,时笑时讴。
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熳狂游。
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
向尊前拟问,双燕来时,曾过秦楼。
蕙兰香泛,孤屿潮平,惊鸥散雪。
迤逦点破,澄江秋色。
瞑霭向敛,疏雨乍收,染出蓝峰千尺。
渔舍孤烟锁寒碛。
画鹢翠帆旋解,轻舣晴霞岸侧。
正念往悲酸,忆乡惨切。
何处引羌笛。
追惜。
当时富春佳地,严光钓址空遗迹。
华星沈后,扁舟泛去,萧洒闲名图籍。
离觞吊终寓目,意断魂消泪滴。
渐洞天晚,回首暮云千古碧。
霁霞散晓,射水村渐明,渔火方绝。
滩露夜潮痕,注冻濑凄咽。
征鸿来时应负书,见疏柳、更忆伊同折。
异乡憔悴,那堪更逢,岁穷时节。
东风暗回暖律。
算拆遍江梅,消尽岩雪。
唯有这愁肠,也依旧千结。
私言窃语些誓约,便眠思梦想无休歇。
这些离恨,除非对著、说似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