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二西湖》
《游西山诗十二首·其十二西湖》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西山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首句“春湖落日水拖蓝”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湖面上夕阳映照下的蓝色波光,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天影楼台上下涵”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层次,天空与楼台倒映在水中,形成虚实相生的景象。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两句,诗人将眼前的景致比作画卷,十里青山如画,双飞白鸟则增添了几分江南水乡的韵味,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的手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后两句“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他因思乡之情而萌生了驾舟归家的念头,但又因身负官职之责而感到愧疚和自责。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古代文人既渴望自由生活,又难以摆脱社会责任的普遍心态。

最后一句“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无法完全摆脱对家乡的思念,即使在绿树成荫的美景中,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让思绪再次飘向远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心情。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咏梅八首和贡觉原韵·其四

空山有客坐横琴,叠叠梅花逸韵侵。

弄影巡檐时索笑,噙香据石发狂吟。

春魁独占群芳谱,阳气光回数点心。

岁序鸿钧初转律,霜禽解冻变新音。

(0)

赠陈握卿己未年邀众呈禁字纸牌捐建敬圣楼崇祀仓圣人

煌煌圣迹焕班彪,万世师尊永不休。

此辈昧良供纵博,多君嫉恶视为雠。

犯科画象悬书魏,重道藏文敬字楼。

纪绩台阳年己未,芳名千古海疆流。

(0)

凤山道中和韵

策辔并驱闽海东,䨥旌远下乘长风。

禾苗秀结千村外,鸡犬声闻四境中。

明道久为花县宰,河阳近接子云公。

趋劳莫畏边途泛,万里葵哀向日红。

(0)

登龟山绝顶

攀萝扪石上层峦,野旷天遥一望宽。

海送潮音如欲雨,山含树色暂生寒。

花宫清敞游人集,草径萦纡去路难。

咫尺蛇峰馀故垒,萧萧烟景正贪看。

(0)

球屿晓霞

屿如蓬岛水中浮,晓曙霞生万仞头。

紫映朝阳遮碧汉,红辉苍海染丹流。

烧山树火晨初放,濯锦江波夜未收。

拟望凝台风又左,金光满棹送归舟。

(0)

凤山八景

瞥见山光展翠屏,熹微岚气傍昏冥。

参差掩映松杉色,点缀糊模鸟兽形。

影落閒云仙髻渺,山回残照佛头青。

何当半面绘图设,翘首无由问五丁。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