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根败屋两三椽,客径无人老更便。
地近东南多泽国,雨逢甲子少丰年。
径须酣饮六十日,安用取禾三百廛。
待得风头风力□,梅花如雪月初圆。
榕根败屋两三椽,客径无人老更便。
地近东南多泽国,雨逢甲子少丰年。
径须酣饮六十日,安用取禾三百廛。
待得风头风力□,梅花如雪月初圆。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田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榕根败屋两三椽”一句,以榕树盘根错节的形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与世事的沧桑,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对待人生的超然态度。"客径无人老更便"则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行走在无人的小路上变得更加自在和舒适。
“地近东南多泽国”一句,通过地理位置来强调这个地方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是一个物产丰饶的地方。"雨逢甲子少丰年"则透露了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担忧,以及对于丰收的期待。
“径须酣饮六十日”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希望在这条小路上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安用取禾三百廛"则是说,即使收成了大量的粮食,也不必急于求成,只需平和地享受生活即可。
“待得风头风力□”一句中,"风力"后面的字眼被省略,留给读者无限想象。"梅花如雪月初圆"则是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初春时分梅花盛开的情景,月亮也渐渐变得圆满,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享受简单生活的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质朴自然,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本真的珍视和热爱。
春工借露染莺裳,欲学东篱一样黄。
输与菊花在何处,止禁晴暖不禁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