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楚粤交,积水之所汇。
我来当五月,雨过百川会。
奫沦讵有底,磅礴信无外。
日月互吞吐,风云时霮䨴。
夷夏斯界限,江汉相襟带。
吴樯与蜀柂,飘忽风雨快。
平生独往意,颇觉空眼界。
孰云吞八九,胸中不芥蒂。
行当登日观,一览瀛海大。
尝闻楚粤交,积水之所汇。
我来当五月,雨过百川会。
奫沦讵有底,磅礴信无外。
日月互吞吐,风云时霮䨴。
夷夏斯界限,江汉相襟带。
吴樯与蜀柂,飘忽风雨快。
平生独往意,颇觉空眼界。
孰云吞八九,胸中不芥蒂。
行当登日观,一览瀛海大。
这首明代童冀的《过洞庭》诗,以洞庭湖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五月时节游览洞庭的情景,展现了洞庭湖壮阔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人文内涵。
首句“尝闻楚粤交,积水之所汇”,点明洞庭湖位于楚粤交界,是众多河流汇聚之处,奠定了一种广阔而神秘的地理背景。接着,“我来当五月,雨过百川会”描述了诗人五月造访洞庭湖的情景,雨后百川汇集,湖面波澜壮阔,景象壮观。
“奫沦讵有底,磅礴信无外”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容洞庭湖深不可测、气势磅礴,无法用言语完全描绘其宏大。接下来,“日月互吞吐,风云时霮䨴”则进一步描绘了湖面上日月交替、风云变幻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洞庭湖的动态美。
“夷夏斯界限,江汉相襟带”两句,由自然景观转而触及人文历史,暗示了洞庭湖作为文化交汇处的重要性,江汉之水仿佛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紧密相连。
“吴樯与蜀柂,飘忽风雨快”描绘了湖面上船只往来,无论是来自吴地的帆船还是蜀地的船桨,在风雨中快速穿梭,象征着各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最后,“平生独往意,颇觉空眼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探索精神的向往,以及在洞庭湖壮丽景色面前心灵的震撼。“孰云吞八九,胸中不芥蒂”则表明诗人胸怀宽广,面对如此宏大的自然景观,心中的烦恼与芥蒂都烟消云散。
“行当登日观,一览瀛海大”则预示着诗人未来的行程,他将前往更高的地方,以更广阔的视角审视世界,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美景,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诗人的情感体验,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愁向欢场起。易销魂、才人结习,大都如是。
只觉江山多寂寞,无处教人欢喜。
抱斯意、吾侪应尔,抑郁无端同故态,更飘零、知遇俱相似。
共回首、雁声里。
闲情十载抛流水,念家山暮云回合,自伤羁滞。
丽句清词刊落尽,柳絮今沾泥滓。
有锦瑟、吟编曾毁。
尚忆孱躯痴绝日,病琅邪、几为多情死,同调者、那堪此。
清门娣姒,周蚤寡行年,四十有四。
张姒年才三十六,有妾廉姬廿岁。
三女随肩,笔状砚匣,听讲周难旨。
琐窗灯火,幽闲贞静如此。
更有蚤寡之姑,适于黄者,携女归相倚。
女亦聪明分砚席,惠性兰心无二。
孟慕神仙,仲矜义烈,笑问黄家妹。
妹云毋泥,得时皆可为耳。
十载填词,悔俱被、粉黏脂涴。
才悟出,文之至者,不烦堆垛。
谲谏旁嘲惟自哂,真情本色凭谁和。
待招他、天下恨人魂,归来些。
淳闷语,真无那,颠倒事,何堪唾。
谈笑把,贤愚肝肺,豪端穿过。
误处从君张眼顾,悲哉让我横肱卧。
料知音、各有泪痕双,谁先堕。
嫩晴天色秋容靓,清光最宜晨起。
露宿滋苔,朝阳映树,空外蔚蓝无际。疏林带水。
爱收潦涵青,远烟凝紫。
画里溪山,数峰相对转苍翠。
潇斋时更静坐,有帘栊纳爽,图史祛睡。
老圃松凉,疏篱竹掩,人在黄华香里。
商猋到耳,又衣想装棉,扇悲藏笥。
珍重分阴,漫将春共拟。
炎曦方酷,喜款径到来,凉生庭绿。
石瘦皴云,林深障日,一径翠阴成幄。
小轩净无尘事,风飐帘痕如縠。
坐对久,觉清光浣尽,俗尘千斛。
清福堪健羡,此地寄居,大好添松竹。
碧润茶香,青涵墨彩,领取天机清淑。
倦来北窗高卧,梦破凉蟾莹玉。
旧栖托,巢痕宛在,结邻重卜。
湘皋翠冷,正灵妃故去。遗下金钗照芳渚。
抱仙根,恰又多谢华神,亲种出、一种珠明玉嫭。
盈盈岑浦外,罗袜凌波,堪与梅华共寒素。
生性厌繁华,白石清泉,更留得仙人同住。
更问取,春风几时来,但冷月荒烟,悄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