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云藏雨来,风吼如海潮。
乖龙喜当路,下雨连三霄。
平河忽瀰漫,不见城东桥。
蛰者灌其穴,飞者飘其巢。
惟有鱼与鳖,得势饶腥臊。
虽闻雷霆震,若有鬼神号。
禾丰不得敛,穗湿依生苗。
农家堵户叹,始觉虚勤劳。
乖龙莫之悟,自谓膏泽饶。
始知旱魃虐,未得如雨妖。
阴云藏雨来,风吼如海潮。
乖龙喜当路,下雨连三霄。
平河忽瀰漫,不见城东桥。
蛰者灌其穴,飞者飘其巢。
惟有鱼与鳖,得势饶腥臊。
虽闻雷霆震,若有鬼神号。
禾丰不得敛,穗湿依生苗。
农家堵户叹,始觉虚勤劳。
乖龙莫之悟,自谓膏泽饶。
始知旱魃虐,未得如雨妖。
这首诗《苦雨》由宋代诗人毕仲游所作,描绘了长时间连续降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和痛苦。诗中运用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比喻,展现了雨水对大地万物的影响。
首句“阴云藏雨来,风吼如海潮”,以阴沉的云层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暴雨,风声如同大海的怒吼,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接着,“乖龙喜当路,下雨连三霄”描述了雨水倾盆而下的情景,仿佛是龙在大地上欢快地跳跃,连续下了好几天。
“平河忽瀰漫,不见城东桥”描绘了河水暴涨,淹没道路,甚至看不见远处的桥梁,形象地展示了洪水泛滥的景象。接着,“蛰者灌其穴,飞者飘其巢”通过昆虫和鸟儿的遭遇,进一步强调了暴雨对自然界的影响。
“惟有鱼与鳖,得势饶腥臊”则指出在这场灾难中,只有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能够暂时获得生存的机会,但它们的生活环境也因此变得恶劣。随后,“虽闻雷霆震,若有鬼神号”通过雷鸣和鬼神般的呼号,再次强调了这场暴雨的恐怖和破坏力。
“禾丰不得敛,穗湿依生苗”描述了农田中的庄稼因雨水过多而无法收割,穗子被水浸泡,生长受到影响。最后,“农家堵户叹,始觉虚勤劳”表达了农民们面对这场灾难时的无奈和辛劳的徒劳感,他们辛勤耕作却因天灾而收成无望。
“乖龙莫之悟,自谓膏泽饶”讽刺了那些自以为带来雨水的“乖龙”,实际上却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始知旱魃虐,未得如雨妖”则点明了真正的祸害并非雨水,而是干旱,表达了对自然现象背后真正原因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力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