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引双飞綵凤来,紫琼镂管上箫台。
于今无复人间梦,一曲閒吹坐碧苔。
曾引双飞綵凤来,紫琼镂管上箫台。
于今无复人间梦,一曲閒吹坐碧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以“吹箫图”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首句“曾引双飞彩凤来,紫琼镂管上箫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双飞彩凤”与“紫琼镂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高雅而神秘的氛围,仿佛那双飞的彩凤正从远方翩然而至,伴随着紫琼镂管的音韵,登上了箫台,预示着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宴即将展开。
接下来的“于今无复人间梦”,则在情感上产生了一种转折,暗示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已成回忆,或许是对某种理想或梦境的失落感。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个画面从最初的欢愉转向了一丝淡淡的哀愁,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层次。
最后一句“一曲闲吹坐碧苔”,将画面定格在了一个宁静的瞬间。音乐家轻柔地吹奏着,周围是青翠欲滴的碧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不仅描绘了吹箫者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吹箫图”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沉思考和向往。
病骨瘦如鹤,翛然凌素秋。
不解为君舞,羞自向人愁。
世事堪绝粒,孤怀空泪流。
岂无天外音,欲上陆无辀。
岂无海外翮,欲渡河无舟。
寥落飞翻志,栖迟鹓鹭俦。
鹰鹯去已久,乌雀徒啾啾。
嗟彼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故人大鹏姿,可与八表游。
安得垂云翼,携我上丹丘。
我来偶问俗,得闻胡家妇。
夫子两无依,弱草摇零露。
伊家四壁贫,安能恃亲故。
时妇且茂年,膏沐岂难去。
而乃一醮心,凌厉岁寒树。
殷勤事舅姑,孤苦不自顾。
终宵营绣刺,穷年理丝素。
藉此供甘毳,仍馀送终具。
为妇分已毕,年光忽衰莫。
节与孝两完,闾里共钦慕。
堪以式颓风,女流有贞度。
须凭太史笔,大书揭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