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平地似天台,朱户深沈别径开。
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
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
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
岂知平地似天台,朱户深沈别径开。
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
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
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谷之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岂知平地似天台”即设定了一个高远而又宁静的意境,"朱户深沈别径开"则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曳响露蝉穿树去,斜行沙鸟向池来”,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中的声音和动静,其中“曳响”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虫鸣声在空中回荡,“斜行”则表现了鸟儿自由飞翔的姿态,两者交织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下片“窗中早月当琴榻,墙上秋山入酒杯”,则是诗人将自然之美引入室内生活,"窗中早月当琴榻"表达了对明月清光伴奏琴音的享受,“墙上秋山入酒杯”则是在说即便在饮酒时,也能感受到秋山的萧瑟之美。这些细节均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活美学的追求。
最后两句“何事此中如世外,应缘羊祜是仙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叹和向往,"何事此中如世外"意味着在这山谷之中,仿佛与尘世隔绝,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应缘羊祜是仙才”则是在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的人,实属难得,是真正的有道之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往年与子游扬州,红蕖尽落陂塘秋。
秋风吹江上,海月照见苍烟吹笛之孤舟。
形骸放浪各无累,钓竿只欲垂沧洲。
君后文辞动天子,起家簪笔承明里。
我复逢君向凤城,对把清尊思故里。
春日辞君返乡县,江草江花不相见。
何意昨宵明月来,重照扬州故人面。
一麾出守未须嫌,且泛江南水如练。
江南水暖扬州城,亭阁半空弦管声。
垂杨一棹千丝轻。
船窗玉面歌童出,捧手迎君如有情。
锦帆画舸竞朝渡,翠袖红妆看晚明。
松风吹入栖灵寺,一片斜阳渡江至。
江云叶叶向南飞,绕遍吴山万重翠。
青山虽好不留君,为念来朝复愁思。
愁思迢迢送别离,劝君努力向天涯。
凤皇须下滇南郡,处士虚声何足奇。
《与王禹卿泛舟至平山堂即送其之临安府》【清·姚鼐】往年与子游扬州,红蕖尽落陂塘秋。秋风吹江上,海月照见苍烟吹笛之孤舟。形骸放浪各无累,钓竿只欲垂沧洲。君后文辞动天子,起家簪笔承明里。我复逢君向凤城,对把清尊思故里。春日辞君返乡县,江草江花不相见。何意昨宵明月来,重照扬州故人面。一麾出守未须嫌,且泛江南水如练。江南水暖扬州城,亭阁半空弦管声。垂杨一棹千丝轻。船窗玉面歌童出,捧手迎君如有情。锦帆画舸竞朝渡,翠袖红妆看晚明。松风吹入栖灵寺,一片斜阳渡江至。江云叶叶向南飞,绕遍吴山万重翠。青山虽好不留君,为念来朝复愁思。愁思迢迢送别离,劝君努力向天涯。凤皇须下滇南郡,处士虚声何足奇。
https://shici.929r.com/shici/Qmr1Fk.html
支公开山名报恩,二楞伽严堂尚存。
偶寻曲径至初地,随步回转相循环。
往往诡石嵌绝壁,风吹欲落惊无根。
历危即安契静悟,了不可得难名言。
吹大法螺建法幢,觉大千世惟世尊。
名山得名此探源,岂谓曲肖螺纹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