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头取證,撒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
向上向下,转见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
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
平地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
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棒头取證,撒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
向上向下,转见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
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
平地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
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诗人释克勤所作的《偈五十三首》中的第二十九首。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禅宗思想的精髓。
诗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棒头取證”、“撒土撒沙”、“喝下承当”等,形象地描绘了禅宗修行的过程和境界。通过“向上向下,转见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等句子,表达了对禅宗修行中常见误区的警醒与批判。
“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一句,寓意深远,暗示了禅宗修行的长期性和深入性。接下来,“平地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则强调了修行者应放下一切外在的追求,认识到万物的本质如同微小的粟米,体现了禅宗“空”的哲学思想。
“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则展示了禅宗修行中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和超越,无论是佛祖还是凡人,在禅者的视角下都只是暂时的存在,最终应归于“空”。
最后,“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两句,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禅宗修行者超越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红霞穿透碧落,象征着修行者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白日绕须弥,则寓意着修行者的心灵达到了宇宙的中心,实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禅宗修行的智慧与境界,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真谛。
道人炼铁如炼雪,丹铁火花飞列缺。
神焦鬼烂愁镆铘,精魂夜语吴钩血。
居然跃冶作龙吟,三尺笛成如竹截。
道人天声閟天窍,娲皇上天补天裂。
淮南张涯人中杰,爱画道人吹怒铁。
道人与笛同死生,直上方壶观日月。
桐人气迫前星黯,思子宫成翠华晚。
高台有恨碧草新,大野无踪金犊远。
一朝弄兵儿罪轻,百年钟爱天伦深。
戾园魂魄夜寂寂,湖城风雨秋阴阴。
汉宫楼观连天起,方士熏香召仙鬼。
望思望思终不归,茂陵老泪如倾水。
良苗已入土,田间水沄沄。
昨夜苗根发,翳叶如烟云。
草生害我苗,匝月一再耘。
是时人苦热,出门天未昕。
郁蒸体流膏,爬捽手生皲。
手荼拥根节,腰草驱蝇蚊。
青青衿佩子,从事哀我勤。
哀我勤自乐,尔非沮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