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妄孤臣罪有馀,三年三度挂丹书。
群儿过计愁郎罢,外物浮名总子虚。
只是儒酸真面目,不题道号混樵渔。
亲朋欲语浇教醉,休与时人定毁誉。
狂妄孤臣罪有馀,三年三度挂丹书。
群儿过计愁郎罢,外物浮名总子虚。
只是儒酸真面目,不题道号混樵渔。
亲朋欲语浇教醉,休与时人定毁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昴英的作品,名为《闻褫阁职免新任之报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政治态度的诗作。诗中的“狂妄孤臣罪有馀”一句,显示了诗人对自己过往言行的反思和批判,表明在政治上可能曾经有一些过激或者不当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现在看来是错误的,带来了罪责。三年的时间里,三度收到皇帝的诏书(“丹书”),这说明诗人在仕途上的波折和挫折。
“群儿过计愁郎罢,外物浮名总子虚”,则是诗人对世事的看法,他认为同僚之间互相计算,争权夺利,都不过是虚幻不实的东西。这里的“愁郎”指的是年轻有为的人,他们纷纷扰扰于功名利禄,却往往落得空欢喜悦。
诗中的“只是儒酸真面目,不题道号混樵渔”,表明诗人在这些世俗的纷争中保持了自己的本色,未被污染,而“不题道号”则意味着诗人对名利没有过分追求,宁愿淡泊明志。
最后,“亲朋欲语浇教醉,休与时人定毁誉”,表达的是诗人希望朋友们不要太计较世间的毁谤和赞誉,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些身外之物。这里的“浇教醉”可能是指通过饮酒来忘却烦恼,而“休与时人定毁誉”则是在劝诫不要跟随世俗之见去评价他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仕途上的挣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态度。
二年别咸秦,八月过崤渑。
碎石隐地起,险涂抱山转。
我马无完蹄,我仆有重趼。
林红烈炬暴,涧白乱流浅。
夙驾露湿衣,夕休独临馔。
辙迹环九州,孔子未能免。
咨予独何人,安坐颜辄腼。
区区适其宜,誓将策疲软。
盈数号良月,应钟飞律灰。
当年凝间气,此际毓元台。
出契千龄运,居为百辟魁。
智多全德水,位峻冠朝槐。
经世雄门盛,熙邦钜业开。
赉商名掩傅,平蔡略轻裴。
肃物严秋去,充闾庆旦来。
最谁兴善颂,蒙顾实微才。
圭衮荣长享,松筠岁不摧。
相阶常焕耀,岩石镇崔嵬。
适限縻官句,无缘荐寿杯。
应天五福外,更愿事康哉。
簿领非吾事,儒林物议间。
谈经泮宫水,校籍道家山。
职业才相称,尘劳岂素娴。
官期慵屈指,亲侧且承颜。
楚岸维齐舫,扬州入故关。
时人荣昼锦,洗眼看南还。
野人斸地得神兵,铲采埋光三尺半。
念求款识推甲乙,櫑具连环既芜漫。
里闾只从曾高说,栋宇未随儿子换。
迄今要自二百年,前此怪藏那得算。
秋风是日来阊阖,利器乘时思击断。
肯论口腹车鱼间,未露文章斗牛畔。
良工拂拭劳三浴,志士提携思一旦。
张雷博识固自佳,贾郭充庭还可叹。
北岩华阴土性弱,颜色暂时供把玩。
不如一洗清海水,径斩长鲸为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