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黄金花,论时不论美。
靖节骨已朽,弃捐乃其理。
两公意有馀,采采今未已。
尚念白头生,临风嗅霜蕊。
英英黄金花,论时不论美。
靖节骨已朽,弃捐乃其理。
两公意有馀,采采今未已。
尚念白头生,临风嗅霜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次韵答子实秦少章二首(其一)》中的片段。诗人以"英英黄金花"起笔,形象地描绘了花朵的繁盛和贵重,强调的是花的品质而非外在的美丽。接着,他提及陶渊明(靖节先生)虽已去世,但其高尚品格如同黄金花一般永恒,他的弃世选择被认为是符合其本性的道理。
诗人进一步指出,尽管陶渊明和另一位未提及的"两公"(可能是其他有高尚情操的人)已经离世,但他们精神上的追求并未停止,他们的美德犹如黄金花般继续被人赞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后辈的关怀,提醒他们即使自己年事已高,也要像陶渊明一样,保持对美德的追求,临风赏花,感受霜蕊的清香。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高尚品格的持久价值,鼓励人们学习先贤的精神,并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