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霜天,孤城下、九秋时节。
飘零处、寒灯独照,荒山几叠。
渺渺长空哀雁叫,凄凄野戍悲笳咽。
望秦川、今夜到明朝,头应白。来时候,柳可折。
才回首,流芳歇。叹玉关人老,岁光奔迫。
代马踏残青海草,塞风吹落云中月。
愧浮沉、今已负平生,应悲切。
漠漠霜天,孤城下、九秋时节。
飘零处、寒灯独照,荒山几叠。
渺渺长空哀雁叫,凄凄野戍悲笳咽。
望秦川、今夜到明朝,头应白。来时候,柳可折。
才回首,流芳歇。叹玉关人老,岁光奔迫。
代马踏残青海草,塞风吹落云中月。
愧浮沉、今已负平生,应悲切。
这首明代韩邦奇的《满江红·广武道中》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夜的凄凉景象。"漠漠霜天,孤城下、九秋时节",开篇便以寥廓的秋景烘托出孤独的边城气氛。"飘零处、寒灯独照,荒山几叠",表达了游子在寒冷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灯光照耀下的荒山更显寂寥。
"渺渺长空哀雁叫,凄凄野戍悲笳咽",通过哀雁的叫声和悲笳的呜咽,进一步渲染了战地的悲凉与哀愁。"望秦川、今夜到明朝,头应白",诗人感叹时光飞逝,自己离家之久,以至于头发可能已经斑白。
后半部分,"来时候,柳可折"回忆起当初离别时的情景,"才回首,流芳歇"则感慨岁月如流水,美好时光不再。"叹玉关人老,岁光奔迫",表达了对青春消逝和战争无情的深深感慨。"代马踏残青海草,塞风吹落云中月",形象地描绘了边疆的艰苦环境。
最后,诗人以"愧浮沉、今已负平生,应悲切"收尾,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和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深沉而悲壮。整首词以边塞为背景,展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