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荅杨奉礼》
《荅杨奉礼》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古风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

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

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

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

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

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

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

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

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

(0)
注释
多病:身体多病。
守山郡:指守在山区的郡县任职。
嘉宾:尊贵的客人。
旷若:空旷得好像。
十馀旬:十个来星期,形容时间久。
临觞:面对酒杯。
对榻:对着榻榻米。
生尘:积灰,形容无人打理。
咏舟中作:在船上作诗。
洒雪:雪花飘落。
栖旅:漂泊的旅人。
昭陈:明显地呈现。
廷吏简:朝廷官吏的事务简单。
文墨亲:与文字、书法亲近,指闲暇读书写字。
高天池阁:高处的池塘和楼阁。
寒菊:耐寒的菊花。
霜露频:频繁的霜露,指深秋时节。
孤棹:孤独的小船。
殷勤:热情周到的招待。
翻译
身患疾病却只能守在山区郡县,有幸能接待尊贵的宾客。
没见到他们三四天,感觉像是过了十来个星期。
独自饮酒却觉得无趣,对着榻榻米仿佛已有灰尘积累。
在船上吟诗一首,雪花飘落带来新的惊喜。
湖面烟波中看见漂泊的旅人,景色都呈现在眼前。
秋天的池塘只有落叶,荒野的寺庙也不见行人。
政务简洁如白纸,闲暇时与笔墨为伴。
高天之下的池阁静谧,寒露中的菊花频繁开放。
应该整理好孤独的小船,回来后展现我热情的款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士人,他因多病而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尽管如此,他还是能够享受接待尊贵宾客的喜悦,这里“自得”表达了他内心的满足和快乐。而时间的流逝,则让他觉得短短三四日仿佛过了十多天,显示出他对外界交流的渴望。

诗人在山中生活,饮酒也失去了往日的趣味,对床榻上的尘埃更是提醒着他久居不出。偶尔有机会乘舟而行,却又被雪花惊扰,这里的“洒雪”给人一种意外和新鲜感。

山中的景象,烟波迷离,只有远处的栖旅鸟儿在视线中显现,而景物则是历历可见,古色古香。秋天的塘边,只剩下落叶的声音,而野寺更是人迹罕至,给人一种深远的宁静感。

诗人对白日常务毫不关心,他的生活简单而淡泊,唯一亲近的是文墨。这座高耸的池阁安静而又清幽,寒菊在霜露中开放,频繁地提醒着他季节的更迭。

最后两句“应当整孤棹,归来展殷勤”,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希望能够整顿心绪,归家后倾诉积蓄的情感。这里的“孤棹”暗示了一种寂寞和孤独,而“殷勤”则是深切的牵挂和温暖。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隐逸者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题兰亭壁

又见兰亭土木新,题名勒石是何人。

更谁知读《冬青引》,合祀当年六义民。

(0)

笼鸟却寄关中友人

一落樊笼不自由,嘤鸣无复旧同俦。

印留白云空陈迹,梦入青云悔壮游。

比翼早辞帘幕去,失身岂为稻粱谋。

最怜风雨漂摇后,索母孤雏语磔辀。

(0)

秦中怀古·其七

燕齐迂怪逐波澜,张赵名豪竞射弹。

几见神仙返东海,真成盗贼阻西山。

丹砂不救苍黄劫,白日凭探赤黑丸。

一代乱源何处问,好迁豪杰实长安。

(0)

惺吾以新刊勤恪公政书见贻敬题奉简

勤恪督楚时,吾祖同疆寄。

大难适初夷,急在培元气。

抚臣职治民,地与益阳异。

推贤本公忠,刚柔亦互济。

不争赫赫名,岂恤悠悠议。

奏牍兹具存,经画皆至计。

国家建行省,命官有深意。

元丰议省并,祇以便专恣。

荆襄据上流,承平慎择帅。

奈何任无赖,轻举江东弃。

始信古人言,将亡必多制。

与君籍金闺,通家逮四世。

白首役汗青,同舟话故事。

连楹赐书在,骏烈惭弗嗣。

倾阳一寸心,何补东隅逝。

万方困虐政,生民日憔悴。

岂独岘山碑,过者为堕泪。

(0)

倚楼

木叶萧萧下,西风人倚楼。

亲朋隔生死,身世感沈浮。

日落千家暮,天高一雁秋。

烽烟犹不息,凭吊古今愁。

(0)

王嫱

红颜竟许到沙场,休抱琵琶意更伤。

不是出宫时一拜,今生何处见君王。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