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萧萧下,西风人倚楼。
亲朋隔生死,身世感沈浮。
日落千家暮,天高一雁秋。
烽烟犹不息,凭吊古今愁。
木叶萧萧下,西风人倚楼。
亲朋隔生死,身世感沈浮。
日落千家暮,天高一雁秋。
烽烟犹不息,凭吊古今愁。
这首清代诗人金其恕的《倚楼》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富有哲理的画面。首句“木叶萧萧下”以落叶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西风人倚楼",诗人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面对着西风,寓言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亲朋隔生死,身世感沈浮”,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生死未卜的忧虑,以及对自己命运无常、人生起伏的感慨。"日落千家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夕阳西下,万家灯火渐次点亮,却也暗示着生活的琐碎与无奈。
最后一联“天高一雁秋,烽烟犹不息”,通过孤雁南飞和烽火连天的战争意象,展现了时代的动荡不安,诗人借此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历史沧桑的深深忧虑。“凭吊古今愁”直抒胸臆,道出了对过去与未来的深深哀愁,以及对世间纷扰的无尽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