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蘧蘧梦觉,呆汉屑屑往来。
剪断郭郎线索,送还赵老灯台。
达人蘧蘧梦觉,呆汉屑屑往来。
剪断郭郎线索,送还赵老灯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夜读传灯杂书六言八首》之三。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练而深刻。
"达人蘧蘧梦觉,呆汉屑屑往来。"
这里通过对比两种人的状态,展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达人”指的是心胸开阔、见识广博之人,他们在梦中也能保持清醒和自如,而“呆汉”则形容那些愚钝无知、机械重复劳作之人。"蘧蘧"和"屑屑"的拟声词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地描绘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节奏。
"剪断郭郎线索,送还赵老灯台。"
这一句则是通过具体的行为来隐喻人与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剪断郭郎线索”可能象征着摆脱束缚,获得思想上的解放,而“送还赵老灯台”则暗示着向传统文化致敬和继承。"灯台"常常被比喻为知识与智慧的象征,这里也许在说要将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归还给它原本属于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梦觉、往来以及剪断线索、送还灯台等行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和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由思想的追求,也有对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传承,从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在的人生境界。
仰首青冥。兴亡事、如何杳昧无凭。
狼吞豕突,名士对泣新亭。
手挈江山还晋主,自来只有宋宁陵。那曾听。
新洲鬼语,赤帝神灵。
依然文加九锡,止燕秦乍定,草草还京。
英雄割据,横槊尚有干城。
未知何心宝祚,只俄顷、萧齐将代兴。
叹瓜步、留佛狸祠在,社鼓声声。
几日春深,疏烟瘦尽梨花影。
偎人不肯诉衷肠,只恁双眸炯。已是情慵意冷。
更魂消、迎桃嫁杏。寒枝拣尽,莫误平生,年年浮梗。
举酒当筵,试听玉笛声声哽。
早知如此别离难,应拒传笺,请有约、都成画饼。
呼江头、归船久等。可容商略,且漫开帆,今天风猛。
乞巧才过,又看霜月匆匆度。
烛奴灯婢早安排,专等斜阳暮。净扫梧桐院宇。
谢天公、收回阵雨。小儿伶俐,先把年华,闲中偷数。
香雾缤纷,夜阑摇曳芙蓉炬。
星星明灭晚风前,烛泪浓如许。何必名山净土。
供香花、家家笑语。两年月小,小作生辰,明年重补。
花信匆匆度。算春来、懵懂一醉,绿阴如许。
万紫千红飘零尽,凭仗东风送去。
更不问、埋香何处。
却笑痴儿真痴绝,感年华、写出伤心句。
春去也,哪能驻。浮生大抵无非寓。
漫流连、鸣鸠乳燕,落花飞絮。
毕竟韶华何尝老,休道春归太遽。
看岁岁、朱颜犹故。
我亦浮生蹉跎甚,坐花阴、未觉斜阳暮。
凭彩笔,绾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