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书城祓世尘,廿年绨椠未离身。
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
取次校刊媲黄顾,会看著录过晁陈。
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
投老书城祓世尘,廿年绨椠未离身。
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
取次校刊媲黄顾,会看著录过晁陈。
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
此诗《题傅沅叔藏园校书图》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陈宝琛,字伯严,号石遗,是晚清著名学者、诗人,以经学、史学研究著称。此诗描绘了对书籍与学问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知识传承的自豪感。
首句“投老书城祓世尘”,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晚年投身于书籍之中,远离世俗尘嚣,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着,“廿年绨椠未离身”一句,强调了诗人二十年如一日地与书籍为伴,体现了其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寻山犹惜分阴暇,隔海亲搜秘藏珍”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珍贵文献的珍视。他不仅在陆地上寻找山中的隐秘知识,还跨越海洋,亲自搜集海外的珍贵藏书,体现了其广博的学术视野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取次校刊媲黄顾,会著过录陈”则表明了诗人对书籍整理与出版的重视,他将收集到的书籍进行校对、刊印,并与古代学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成就相比较,表达了对自己工作的自豪和对后世影响的期待。
最后,“一楼双鉴松声里,已傲同光几辈人”两句,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严的画面:在松林环绕的一楼中,诗人独自鉴赏着书籍,仿佛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人,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这既是对个人学术成就的自信,也是对知识力量的颂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书籍与学问的深情厚爱,以及对知识传承的自豪感,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学术精神的佳作。
松风竹雨共谈空,楼阁参差古叠重。
急水滩头道人住,亦如前佛在因中。
有美一人兮,临清秋而太息。
伤天形之缺然兮,与有足者同堂而并席。
傥尝获罪于天兮,使而至于斯极。
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
骈拇所以为少,枝指所以为多。
谓天任汝以道兮,曾是形畸而貌独。
天厌弃汝兮,修汝德而谓何。
中无所考此耿耿兮,独溯风而浩歌。
歌曰父耶母耶,人乎天乎。
才之为祥,固不若不才之全乎。
非天地之私兮,又非父母之愿也。
慨伏思而不得兮,梦漂漂而行远。
逆真人于轩台兮,请端策而徵衍。
遇水盈之坎坎兮,得山麓而为蹇。
虽御良而马服兮,犹往蹇而来连。
艮之初六来告休兮,艮其趾而无咎。
如风日之过河兮,人谓守水而为耗。
知水性之循环兮,曾何损益之足道。
蚿百足之狂攘兮,夔踸踔以行地。
蛇虺蔓延不自好兮,谓风蓬蓬而无似物。
怜物之无穷兮,目尚为心之仆隶。
夫精于形器之表兮,视四体百骸其在外。
予将执汝手兮,游乎浩荡之会。
凭天津而濯发兮,揽日月以为佩。
嗟不知去来之为我兮,天下莫予之为对。
恐路远而多岐兮,聊赠汝以指南。
将雍容于胜日兮,尝试为汝而妄谈。
《悲秋》【宋·黄庭坚】有美一人兮,临清秋而太息。伤天形之缺然兮,与有足者同堂而并席。傥尝获罪于天兮,使而至于斯极。夫阴凝而阳化兮,冲气饪而为和。骈拇所以为少,枝指所以为多。谓天任汝以道兮,曾是形畸而貌独。天厌弃汝兮,修汝德而谓何。中无所考此耿耿兮,独溯风而浩歌。歌曰父耶母耶,人乎天乎。才之为祥,固不若不才之全乎。非天地之私兮,又非父母之愿也。慨伏思而不得兮,梦漂漂而行远。逆真人于轩台兮,请端策而徵衍。遇水盈之坎坎兮,得山麓而为蹇。虽御良而马服兮,犹往蹇而来连。艮之初六来告休兮,艮其趾而无咎。如风日之过河兮,人谓守水而为耗。知水性之循环兮,曾何损益之足道。蚿百足之狂攘兮,夔踸踔以行地。蛇虺蔓延不自好兮,谓风蓬蓬而无似物。怜物之无穷兮,目尚为心之仆隶。夫精于形器之表兮,视四体百骸其在外。予将执汝手兮,游乎浩荡之会。凭天津而濯发兮,揽日月以为佩。嗟不知去来之为我兮,天下莫予之为对。恐路远而多岐兮,聊赠汝以指南。将雍容于胜日兮,尝试为汝而妄谈。
https://shici.929r.com/shici/F5ddZ2Z.html
小鬟虽丑巧妆梳,扫地如镜能检书。
欲买娉婷供煮茗,我无一斛明月珠。
知公家亦阙扫除,但有文君对相如。
正当为公乞如愿,作笺远寄宫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