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不见墅,到墅忽临山。
依古松为幄,叠苍石作关。
既深斯悦性,惟静可怡颜。
阿那丹台表,容成想像间。
入山不见墅,到墅忽临山。
依古松为幄,叠苍石作关。
既深斯悦性,惟静可怡颜。
阿那丹台表,容成想像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深入山林,探索自然之美的独特体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山中别墅的隐匿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
首句“入山不见墅”,以一种神秘而引人入胜的方式开始,暗示了探索的开始和未知的吸引。接着,“到墅忽临山”则在转折中揭示了别墅的意外位置,强调了环境的险峻和景色的壮丽。
“依古松为幄,叠苍石作关”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古松比作帐篷,苍石堆砌成关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和融入。
“既深斯悦性,惟静可怡颜”表达了诗人深入自然后内心的喜悦和平静,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这种状态对心灵的滋养。
最后,“阿那丹台表,容成想像间”则以神话传说中的丹台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在自然之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倾国倾城,非花非雾。春风十里独步。
胜如西子妖娆,更比太真淡泞。铅华不御。
漫道有、巫山洛浦。
似恁地、标格无双,镇锁画楼深处。
曾被风、容易送去。曾被月、等閒留住。
似花翻使花羞,似柳任从柳妒。不教歌舞。
恐化作、綵云轻举。
信下蔡阳城俱迷,看取宋玉词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