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代何人作此圩,石顽土腻铁难如。
年年二月桃花水,如律流归石臼湖。
何代何人作此圩,石顽土腻铁难如。
年年二月桃花水,如律流归石臼湖。
此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自然景观,通过对比和对待的手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何代何人作此圩"一句,设问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片古迹的敬仰与神往。"石顽土腻铁难如"则通过对材料质地的描写,强调建筑之坚固与历经沧桑。
接下来的"年年二月桃花水,如律流归石臼湖",则转而描绘春日景色。桃花水象征着生机勃发的春天,而这清澈的水流却按照一定规律(如律)缓缓流入古老的石臼湖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示了一种顺应自然、循序渐进的人生态度。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与人造建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崇尚,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嚣、寻找内心平静的追求。
萧溪先生乐山者,结屋临溪颇幽雅。
开轩见水不见山,却向图中看挥洒。
高斋素笔悬清风,仿佛坐我林崖下。
群峰奔驰势如马,绿树人家面平野。
层阁忽从天际来,飞泉远自峰头泻。
半山云气千峰白,满谷霞生万岩赭。
野桥日落行人稀,幽径花开知者寡。
萧溪闲居昼多暇,坐对此图看不舍。
平生况复能食力,春作锄犁躬自把。
短蓑朝耕陇上云,长檠夜落书边灺。
有时归来面盟鸥,鲸吸春醅知几斝。
登高或着谢傅屐,带酒何妨远公社。
临池每解学来禽,对客犹知论裹鲊。
醉中邀我赋长篇,老我才疏不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