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席金罍促,雕盘玉□寒。
鸾刀飞雪叠,凤甲引丝单。
细拭翻怜断,轻粘却畏乾。
茂陵旧消渴,个胜露华团。
绮席金罍促,雕盘玉□寒。
鸾刀飞雪叠,凤甲引丝单。
细拭翻怜断,轻粘却畏乾。
茂陵旧消渴,个胜露华团。
这首诗描绘了宴会上分食佳人雪藕丝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感官体验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首句“绮席金罍促”,绮丽的宴席上,金罍(盛酒器)中酒液泛起,气氛热烈而紧凑。接着“雕盘玉□寒”,精美的盘中摆满了冰凉的玉器,暗示着食物的清凉与高贵。通过“雕”和“玉”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奢华与精致。
“鸾刀飞雪叠,凤甲引丝单”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切割食物的过程。鸾刀(精美的刀具)在空中划过,仿佛雪花般轻盈地落下,而切割出的雪藕丝则如细长的丝线,单薄而精致。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切割过程与雪花、丝线相联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
“细拭翻怜断,轻粘却畏乾”则描述了对雪藕丝的处理方式。细致地擦拭后,发现其易断的特点,让人怜爱;但又担心它会因干燥而失去原有的形态和口感。这体现了对食材的珍视与呵护。
最后,“茂陵旧消渴,个胜露华团”引用了汉武帝茂陵的故事,表达了对佳人雪藕丝美味的赞誉。这里的“个胜露华团”意指这道菜比露华团(一种古代的甜点)更胜一筹,强调了雪藕丝的独特魅力和高超的制作技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上分食佳人雪藕丝这一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美食艺术的追求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
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
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
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
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依旧时垂。
灞岸行人多少,竟折柔枝。
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
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
苍髯绀发看成皤,亦有红颜嫩于花,东风驰道属谁家。
可道光阴流电转,草上霜飞峭如剪。
心如不知恍重见,心语不通惟见面。
重见面,愁转多。
归来银烛炯长夜,叹息青春能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