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百尺台,荡荡昌平原。
隆隆镇天府,奕奕环星垣。
居庸亘北纪,隩区敛全燕。
苍龙在蟠拿,白虎右踞蹲。
斯名岂易得,天以遗吾元。
明明传正统,圣子及神孙。
巡归遂驻跸,衣冠照乾坤。
山川皆改容,草木亦被恩。
章华民力竭,柏梁侈心存。
岂若因自然,张设一旦昏。
雄伟国势重,简俭邦本敦。
年年举盛典,宫中奏云门。
巍巍百尺台,荡荡昌平原。
隆隆镇天府,奕奕环星垣。
居庸亘北纪,隩区敛全燕。
苍龙在蟠拿,白虎右踞蹲。
斯名岂易得,天以遗吾元。
明明传正统,圣子及神孙。
巡归遂驻跸,衣冠照乾坤。
山川皆改容,草木亦被恩。
章华民力竭,柏梁侈心存。
岂若因自然,张设一旦昏。
雄伟国势重,简俭邦本敦。
年年举盛典,宫中奏云门。
这首元代周伯琦的《纪行诗十首(其九)龙虎台》描绘了一座高大壮观的建筑——龙虎台,它矗立在广阔的昌平原上,威严地守护着天府之地。台名寓意深远,象征着皇权的尊严和正统的传承,从祖先传至圣子神孙。皇帝巡幸时在此驻足,使得山河为之改色,草木受恩,显示出皇家的荣耀。
然而,诗中也暗示了历史上的教训,如章华台的奢华与柏梁殿的浪费,诗人倡导顺应自然,反对过度奢侈,强调国家的雄伟气势源于简朴的治国原则。每年的盛典在宫中举行,伴随着云门乐章,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对国泰民安的祈愿。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龙虎台这一载体,寓言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历史经验的反思。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