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韩笔昔人论,鸿爪岂宜泥雪痕。
欲向斯言下转语,诗惟太白笔龙门。
杜诗韩笔昔人论,鸿爪岂宜泥雪痕。
欲向斯言下转语,诗惟太白笔龙门。
这首诗《口号》由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其内容深邃,蕴含着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诗中以“杜诗韩笔昔人论”开篇,引用了杜甫与韩愈两位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作为古代诗歌评价的经典案例,引出对诗歌风格与特点的讨论。
“鸿爪岂宜泥雪痕”,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创作比作鸿雁留下的痕迹,而“泥雪痕”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诗歌在时间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可能会被逐渐遗忘或模糊。
接下来,“欲向斯言下转语,诗惟太白笔龙门。”这两句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与表达。诗人想要在这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只有李白的诗歌才能真正达到“龙门”的高度,即达到诗歌艺术的巅峰。这里,“龙门”是一个隐喻,象征着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李白以其豪放不羁的诗风和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成为了后世诗人追求的典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探讨了诗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个人在其中的位置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古典文学的深厚情感和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对诗歌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九月严霜风槭槭,篱下黄花纷五色。
千枝结束艳明霞,一片丛生媚幽石。
略施粉黛人已惊,净洗铅华谁解识。
孤根独立已后时,岁晚馨香堪自惜。
柴桑三径未曾栽,孤山万树长相忆。
舍人寓直披此图,棐几芸窗时拂拭。
嫣然空谷回春姿,莫道佳人难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