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角犹存里,莼鲈亦有亭。
故山思遁世,上国重扬庭。
平水常浮白,奇峰不断青。
谁为高士传,于此取仪型。
绮角犹存里,莼鲈亦有亭。
故山思遁世,上国重扬庭。
平水常浮白,奇峰不断青。
谁为高士传,于此取仪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高洁品性的向往。首句“绮角犹存里”,绮角,这里可能是指华丽的装饰或美好的景致,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美好记忆的怀念。接着“莼鲈亦有亭”,莼鲈,是江南特产,此处借指家乡的风物,亭则象征着休息、观赏之处,表达了诗人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
“故山思遁世”一句,透露出诗人渴望隐居避世的心愿,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上国重扬庭”则可能是对朝廷或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思,强调了在繁华都市中保持高尚品德的重要性。
“平水常浮白,奇峰不断青”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平水与奇峰、白与青,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对比之美,同时也寓意着人生的起伏和内心的纯净与追求。
最后,“谁为高士传,于此取仪型”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的推崇和追求,希望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榜样,以此作为行为准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对自然的热爱、对高洁品性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四月池水满,龟游鱼跃出。
吾亦爱吾池,池边开一室。
人鱼虽异族,其乐归于一。
且与尔为徒,逍遥同过日。
尔无羡沧海,蒲藻可委质。
吾亦忘青云,衡茅足容膝。
况吾与尔辈,本非蛟龙匹。
假如云雨来,祗是池中物。
薰炉御史出神仙,云鞍羽盖下芝田。
红尘正起浮桥路,青楼遥敞御沟前。
倾城比态芳菲节,绝世相娇是六年。
惯是洛滨要解佩,本是河间好数钱。
翠钗照耀衔云发,玉步逶迤动罗袜。
石榴绞带轻花转,桃枝绿扇微风发。
无情拂袂欲留宾,讵恨深潭不可越。
天津一别九秋长,岂若随闻三日香。
南国自然胜掌上,东家复是忆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