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养拙》。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与物欲、世俗功利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这两句以比喻的手法说明了一种事物如果没有被充分利用或发展其特质,便如同废弃。接着诗人自我反省,感到自己的愚蒙远未达到理想的境界。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则描绘了一种清贫而自在、享受简朴生活的情景。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摆脱世俗纷扰和物欲羁绊的决心。"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显示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知识的探索。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表达了通过减少欲望以达到内心宁静和快乐的哲学。最后一句"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则意味着即便是平凡之人,也能够通过修养去探寻生命和宇宙的根本。
整首诗充满了对个人精神生活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对于内在修为与外界功利之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