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诗上方寺,眼阔句难收。
地控三吴胜,天连七泽浮。
路危行迹少,塔坏断碑留。
俩屐几行破,今年不负秋。
题诗上方寺,眼阔句难收。
地控三吴胜,天连七泽浮。
路危行迹少,塔坏断碑留。
俩屐几行破,今年不负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上方寺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的细腻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以及个人使命的深刻思考。
"题诗上方寺,眼阔句难收。"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上方寺留下了自己的诗篇,但由于景色过于开阔,每一句诗都难以囊括其中之美。这里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胸襟。
"地控三吴胜,天连七泽浮。" 这两句描绘了上方寺所处的地理环境,三吴指的是古代的吴国及其附近地区,而七泽则是当时那里的河流湖泊。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把握。
"路危行迹少,塔坏断碑留。" 这两句转折出诗人的情感变化,从对美景的赞赏转向对历史遗迹的沉思。路途艰险,行者稀少,寺中的塔已经破败,而古碑残存,这些都是时间流逝带来的痕迹。
"俩屐几行破,今年不负秋。"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眼前的景象和心中所怀的使命感。尽管寺院已有损坏,但诗人仍然决心要在这个秋天里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辜负这一年的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上方寺自然风光与人文遗迹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个人坚定的意志。
眼中苍梧水,悠悠散粤云。
一麾谁出守,五马动朝曛。
为问腾骧时凡几,能使冀群推騄駬。
男儿怀抱本难知,豹变其文亦有以。
梧峰万叠九疑通,此内烟霞尚可公。
不厌他时车笠下,我将筑室居其中。
因思雨散年十九,所忆云从二三友。
三山人士复何如,谢子相逢复困居。
南溟有物天池满,志怪齐谐安可算。
自料归休未有期,且求一壑依前伴。
紫芝烨烨俟秋菲,芳草离离静落晖。
千里思莼鲈正美,莫讶衡阳雁反飞。
列子御风行,冷然日徜徉。
无穷终莫至,有待故相妨。
资物犹妨己,资人岂不僵。
当其适齐反,啾啾五馈惶。
内诚虽未解,形谍已成光。
户外盈双屦,胸中满百忙。
人毒因谁感,天刑忽漫尝。
幸遇伯昏药,初违郑缓殃。
今人皆缓也,彼故使彼伤。
墨儒分道出,父弟反交戕。
殚家学屠龙,三年少技偿。
得多由舐痔,百乘且誇长。
伪饰从兹起,深情孰比量。
九徵难遽测,五德任凶狂。
骊睡珠遭摘,王寤车亦亡。
纵使逃金木,宁可禦阴阳。
是惟至人者,甘瞑何有乡。
鸢蚁堪同视,牺牛肯自丧。
文叔当年不款曲,舂陵子弟惊相告。
长人百万风飞屋,老吏初瞻司隶属。
盆子王郎休碌碌,尤来五较徒奔触。
萧王赤心在人腹,南鄗重光西汉烛。
益州井底蛙眯目,天水丸泥空自促。
每一发兵头变绿,平陇何当复望蜀。
陇蜀既平罢高纛,能弱能柔莫予毒。
五原款塞称日逐,西域烟销门闭玉。
虚劳彼翁据鞍瞩,漫许故人卧加足。
二百东京千载鹄,白璧微瑕未免俗。
颇疑绛衣需赤伏,谶纬从兹作圣箓。
醴泉甘露难更仆,七十二代终编录。
人生不满百,元会何繇睹。
诸贤竞一时,先生留万古。
理至见天人,虚明出宙宇。
从兹叔季人,身揖鸿荒祖。
龙马动光仪,畴范收全谱。
萧萧安乐窝,百代图书圃。
前知何以知,不向龟筮数。
绝学繇心学,岂作宋儒腐。
文贞前洗马,青宫若系麭。
灰心辞禁血,改意投漆胶。
日月初薰沐,乾坤始馔殽。
我视贞观日,真成上下交。
九功应独谛,十渐岂徒譊。
凭兹郁结叹,翻来妩媚嘲。
亡鉴时能几,踣碑忽在坳。
吁嗟田舍翁,独烦明主包。